由於人口老化和疾病型態改變,再加上中國固有的「孝道」觀念,導致長期照顧的需求增加。國內對居家照顧的研究大多傾向對政策或經費方面的探討和評估,或者是針對病患滿意度和需求的調查,而對工作人員的研究卻付諸闕如。本文以工作人員作研究重點,討論「出訪」與「未出訪」、「醫師」與「護理師」、「提供者」與「消費者」以及 「組織型態」、「醫院等級」、「受訓」與「未受訓」等七個變項中,工作人員對提供中風病患(家)居家照顧服務及服務內容(項目)認知之差異。並將訪視過程中,國內居家照顧實施的現況作一介紹。在本研究中,發現不同的工作角色,對其認知的影響極大,組織型態不同,支持系統強弱也會影響到工作人員的看法。由於目前的居家照顧麟 項目偏重「醫療」層面,收案條件不盡合理,因此造成國內的居家照顧窄化成「居家護理」,又因為政策性的「節制成本」,使其質與量嚴重不足,成為未來推展居家照顧的隱憂,本文並藉由美國的居家照顧理念,希望國內居家照顧能把「醫政」與「社政」結合;以「病患」為中心;以「團隊」來取代目前居家護理師的單打獨鬥,而居家護理師負起統合協調的責任,充分運用社區資源,俾使居家照顧充分發揮其功效,不再只淪為醫療體系中之「邊緣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