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城搶孤於1991年中斷四十餘年後首度復辦,其以社區動員的行動模式而 能將祭典轉化為觀光的現象,引起學界廣泛的討論,有討論現代社會之搶 孤宗教性意義的轉變的,有討論宗教意義與觀光發展間的並生互融問題的 ,有討論作為公共事務的可能性的。本研究則暫時將頭城地方社會的文化 觀光目標與老大公的宗教信仰,當作既定的價值,暫不深究其形成的歷史 過程與不同行動者的不同想像,而直接切入社區動員的動態機制,其中的 行動者行動動力、行動者間的權力關係,以及這個機制下的地方政府角色 與規劃過程。整個研究方法與架構都衍生自波迪爾的慣行理論,特別注意 誤認概念所處理的行動者社會關係,並特別在實踐的向度上檢討規劃慣行 。然後我們將會看到順利運作的誤認機制:對於頭城地方社會而言,現今 的搶孤已不是傳統農漁社會的社會整合性的祭祀活動,而是遮蔽在老大公 的誤認機制下的衝突與壓抑,重構地方派系的成長與分裂;對於地方政府 與祭委會的互動關係而言,民眾參與的觀光與鄉土文化發展,遮蔽了資源 控制權的矛盾關係。同時也看到了誤認機制也有被看穿的時候:規劃者與 規劃對象以理性規劃遮蔽經濟利益的分包網絡,但遇到不同慣域的撞擊時 ,卻被規劃對象的距離看穿。 在這樣的經驗研究之後,我們將指出現 有的觀光理論與觀光規劃理論都過於簡化地看待行動者,忽略了行動者日 常生活領域的影響,也錯誤地預設了社區動員的整合性目標。同時,無疑 地,無論是在規劃理論或規劃實踐的面向上,把規劃者、規劃者-規劃對 象關係重新放回檯面上審視,是極為重要且迫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