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日本的關係自古以來即有"一衣帶水"之稱。從魏志倭人傳記載兩 國的交流以及日本派遣"遣隨使","遣唐使"等事蹟可知道古代中日密切的 關係。唐代的律令制度可謂是中國人千年以來的智惠的結晶,透過當時的 國際交流,此種律令思想輸出至臨近的朝鮮,越南,日本。日本受到唐代的 強烈影響,也制定了獨自的律令制度。古代日本是所謂"祭政一致"的國家 。祭祀權的所有即是王或天皇的特別權力之一。在王權的祭祀之中,最受 重視的就是新天皇就任後所舉行的"每世一度大嘗祭"。在律令制度下,大 嘗祭理所當然地被規定為國家祭祀。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是客觀地對律令制 度下的大嘗祭加以考察。本論文的研究範圍限定於日本上代至平安時代。 在這範圍內可探究出大嘗祭的基本儀式作法。本論文的主要探求點如下: 大嘗祭的前身是新嘗祭,而新嘗祭的原型則為原始民族的收穫祭。"嘗"這 個字的訓義以及這個漢字的由來為何。另外律令以前的新嘗是如何地被執 行的呢?而律令時代的新嘗祭其型態又是如何呢?大嘗祭是何時成立的呢? 與記紀神話的關係為何?於律令時代所謂"一世一度"大嘗祭,其祭儀順序為 何?其預備行事是如何舉行的呢?大嘗宮的模樣為何?卯日祭祀的神祕儀式 為何?巳午日的節會是怎樣的宴會?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及步驟如下: 1,詳細 解讀史料。2,整理收集來的各家學說,加以系統化。3,將解讀完成的史料 與系統化的學說相結合。4,加上自己的見解,引出最後結論。本論文由6 章13節構成。主要內容如下:第1章為序論,簡單地敘述本論文的動機,範 圍,方法。第2章由3節構成,對大嘗祭的前身--新嘗之讀法,名稱由來,祭祀 流程加以研究。第3章亦由3節構成,對大嘗祭的成立年代及大嘗祭與記紀 神話的關係加以探討。第4章由3節構成,對大嘗祭的預備行事詳加研究。 第5章由4節構成,對大嘗祭當日行事及大嘗會流程做一系統整理。第6章為 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