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84.185)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30 06: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歐陽敏
研究生(外文):Ou-Yang, Min
論文名稱:論生物演化中天擇的單位
論文名稱(外文):On the Units of Selection in Biological Evolution
指導教授:張復張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 F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5
畢業學年度:83
語文別:英文
論文頁數:90
中文關鍵詞:天擇的單位基因選擇個體選擇族群選擇
外文關鍵詞:Units of selectionGene selectionIndividual selecitonGroup sele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主要可分為兩部份,在第一部份中我所要處理的是,天擇的單位此
一爭議的文獻整理。在第二部份中,我想提出一階層性選擇的理論去解決
天擇單位的問題。在第一部分中,我將把問題的焦點集中在三個主要的天
擇理論上,即個體選擇理論,基因選擇理論和族群選擇理論,並分別介紹
贊成與反對這些理論的主要論點。第一部分的範圍包含了第一章和第二章
。在第二部分中,我提出了一個階層性選擇的理論試圖解決天擇單位的問
題。由於第一部分中所提出的三個理論並無法有效的解決天擇單位的問題
,所以我提出了階層性選擇的理論,試圖以一多層次的眼光來看達爾文所
謂的天擇。雖然此一階層性選擇的概念已有人提出,但卻無人提供一系統
性的說明。因此,我將在此一部分中對階層性選擇的理論作進一步的發展
。此部分含蓋了本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為何天擇的單位是什麼是一個值
得爭論的問題呢?在第一章中,我將試圖給一個答案。以工蜂作為例子,
我們用基因選擇,個體選擇和族群選擇三個不同的理論來說明工蜂的利他
行為,結果發現,三個理論對於同一生物現象卻有三種不同的解釋,甚至
各理論間還相互矛盾。因此,我們有必要去研究到底那一個理論才是正確
的,或者三個理論可同時成立。第二章的主要內容是三個主要理論的文獻
整理。除了這三個主要的理論之外,我將在此章的最後一節中進一步介紹
其他有關天擇單位的重要論點。在說明階層性選擇理論之前,我將先對三
個主要的理論作一經驗性的評價。我認為這三個理論對理解生物適應的現
象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每一理論對整個演化現象而言又是不夠充分的解釋
。我將舉出各種不同的經驗證據分別證明此二主張。由於此二主張所描述
的現象,迫使我提出階層性選擇的理論去解決天擇單位的問題。我認為天
擇的現象在各個階層性的層次上都會發生,至少目前我們可以確定在基因
、個體和族群這三個階層上都有天擇的現象發生。在此章的最後一節中,
我仍將舉出一些經驗證據來證明階層性理論的正確性。在第五章的結論中
,我提出了一個由本論文所引出但我並未處理的問題,即天擇理論在化學
世界和物理世界中仍適用嗎?本文將以此問題作為收尾並希望藉由本文能
引發更多關於生物哲學的討論。
There are two main parts in this thesis. In the first part,
which includes Chapter one and two, I focus on the issues of
three main units-of-selection theories, which are individual
selection, group selection, and gene selection. The main ideas
for and against these theories will be specified here. In the
second part, which includes Chapter three and four, I propose a
hierarchical-selection thesis to solve the units-of-selection
problem, since the three main theories that is introduced in
the first part do not solve this problem thoroughly. Although
the hierarchical-selection thesis has been suggested before, I
think that it was not specified systematically. Therefore, I
try to give a clearer explication for the hierarchical approach
her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