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探討一九五○至一九五九年之間,在台灣國家文藝政策下,台籍作 家的創作處境及其作品概況。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從國家文藝體制的形 成,觀察當時文藝組織的運作,發現當時無論是台籍或是大陸籍作家都受 國民黨的文藝政策影響,以致影響作品發表與文壇資源的分配。第三章針 對台籍作家的處境,分析所謂的台灣文學的斷層現象,以及作家面對語言 轉換的調適方式,再者,瞭解這些在國語政策下跨越語言的作家,究竟是 如何維繫與國家文藝體制的微妙關係,以達到在體制下求生存的目的。第 四章舉出台籍作家文學活動的例子,其中包括集結小說家的文友通訊、台 籍詩人與大陸籍詩人的關係、及詩人在文壇的發言位置,藉此可見,台籍 小說家與台籍詩人面對五○年代文壇的差異。第五章分析作品,發現台籍 作家有一些共同的關注點,包括趨近台灣本土的題材、日本經驗與大陸經 驗、尋找書寫語言的問題等,此外,略為分析台籍詩人的作品,以看出詩 人與現代詩運動結合的狀況,區分台籍詩人在題材、語言及技巧上,與小 說家實大異其趣。第六章為結論。附錄部份包括戰後初期日文作家的創作 簡表、台籍小說家創作年表、文友通訊作品輪閱表等。參考書目為目前作 者所收集的部份資料。本論文經行政院文建會贊助,全文共分六章,約有 十五萬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