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4: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如心
研究生(外文):Lin, Ru Xin
論文名稱:唐君毅的道德惡源論
論文名稱(外文):Tang Chun-I''s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Moral Evil
指導教授:傅佩榮傅佩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Fu, Pei Rong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5
畢業學年度:8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23
中文關鍵詞:唐君毅道德惡當代新儒學
外文關鍵詞:Tang Chun-IMoral EvilContemporary New Confucianis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58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唐君毅如同其他當代新儒家一樣,致力於對傳統儒學的信念作思辨性、合理性的詮釋。他所努力的工作之一是,如何在「人性本善論」(亦即,「人性已至善完滿的心體論」)之前提下,合理地解釋道德惡的來源。換言之,要解釋「人既性善何以現惡」的問題。本文先客觀地探討唐君毅哲學的動機、性質與方法。接著將他對於「精神因素、自然因素、文化因素作為道德惡源」的看法,整理出一個清晰明確的理論架構來,並探討他對於「此三項作為道德惡源的因素彼此關係」的看法。以上是本文第二至五章所從事的工作。從第六至九章,我們對唐君毅的道德惡源論,進行內在批判與外在批判。我們指出,他無論以精神因素或自然因素為根本道德惡源(亦即,道德惡的主因),都會遇到種種無法解決的嚴重難題,並且都會與其「人性已至善完滿的心體論」相違。至於其文化因素之道德惡源論,亦同樣遇到無法解決的嚴重難題,並與其「人性已至善完滿的心體論」相違。我們發現唐君毅的道德惡源論,缺乏懷德海所言-個體系所應具的四條件──融貫性、邏輯性、應用性、充分性──其中的第一、二、四項條件。因此,唐君毅想要在「人性已至善完滿的心體論」前提下解釋道德惡源之努力,可說是失敗了。我們認為,當代新儒家們應該摒棄來自真常系佛教「真常心」之說的影響,放棄「人性本善論」(亦即,
「人性已至善完滿的心體論」),回歸到先秦儒家的真精神──「人
性向善論」,唯有如此,才能合理地解釋道德惡的來源。
封面
唐君毅的道德惡源論 目次
唐君毅著作簡稱表
第一章 導論:本文的研究動機、範圍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唐君毅哲學的動機、性質與方法
第一節 唐君毅哲學的動機
《壹》超越新文化運動而回應意義危機
《貳》唐父梁師熊師的感召啟發
《參》個人的終極關懷
第二節 唐君毅哲學的性質
《壹》其分期與開展
《貳》其哲學的特性
第三節 唐君毅哲學的方法
《壹》仁義禮智法
《貳》超越反省法
《參》開闔法
第三章 作為道德惡源的精神因素
第一節 人的精神本體
《壹》形上本體義
《貳》道德主體義
《參》思想主體義
《肆》宗教實在義
第二節 人的主觀精神之本然狀態
《壹》性善不執
《貳》疏離狀態
《參》向上超越
《肆》一開一聚
《伍》三向九境
第三節 人的主觀精神之反常狀態
《壹》向下陷溺
《貳》無限貪欲
《參》顛倒投射
《肆》閉塞流蕩
《伍》迷陷九境
第四章 作為道德惡源的自然因素
第一節 從精神看自然的本性
《壹》望與時間空間
《貳》超越我與自然事物
《參》神聖心體與自然事物
第二節 精神對於作為道德惡源的自然因素之關係
《壹》從人的精神本體看此項關係
《貳》從人的主觀精神看此項關係
第三節 自然對於作為道德惡源的精神因素之關係
《壹》自然對於精神本體的牽制
《貳》自然對於人生觀精神的牽制
《參》自然作為主觀精神反常性的根柢
《肆》自然作為主觀精神無明執著的根柢
第五章 作為道德惡源的文化因素
第一節 精神、自然對於文化的關係
《壹》精神對於文化的關係
《貳》自然對於文化的關係
第二節 惡源之一-文化的先天限制
《壹》精神方面的先天限制
《貳》自然方面的先天限制
第三節 惡源之二-文化精神的陷溺
《壹》圓而神文化精神之為惡源
《貳》方以智文化精神之為惡源
第六章 以精神因素為根本道德惡源的難題
第一節 以精神因素為根本道德惡源的傾向
《壹》根本道德惡源不在人的自然環境或自然成分
《貳》根本道德惡源不在亞當、業障、惡魔或社會環境
《參》根本道德惡源在於人的精神因素
第二節 難題之一-完滿的精神本體與不完滿的投影之難題
《壹》精神本體是完滿的
《貳》完滿的精神本體何以作不完滿的投影
第三節 難題之二-精神本體作疏離性投影的難題
《壹》精神本體作疏離性投影的必需性何在
《貳》精神本體作疏離性投影的適當性何在
《參》精神本體作疏離性投影有違天人合一與當下即是之見
《肆》精神本體疏離性投影的先天必然性所形成的問題
第四節 難題之三-道德惡的辯證必然性之難題
《壹》對矛盾辯證性的第一觀點
《貳》對矛盾辯證性的第二觀點
第七章 以自然因素為根本道德惡源的難題
第一節 以自然因素為根本道德惡源的傾向
《壹》主觀精神與生俱來的疏離決定於自然因素
《貳》其他具決定性之自然因素
第二節 以自然因素為根本道德惡源的難題
《壹》悲觀的自然觀以及精神本體應為此負責
《貳》至善完滿的精神本體何以會受制於身體
《參》自然事物的惡性由何而來
《肆》疏離的先天必然性所形成的問題
《伍》兩項反常性將無法解釋
《陸》其他學者對唐君毅的批評
第三節 取消主觀精神與生俱來的疏離之難題
《壹》必須退回面對第六章第二節的難題
《貳》道德善將成必然的及已然的
第八章 以文化因素為道德惡源的難題
第一節 外在超越的上帝真為道德惡源嗎
《壹》外在超越的上帝是人顛倒投射成的嗎
《貳》外在超越上帝觀是對立矛盾之源嗎
《參》外在超越上帝觀是企慕之源嗎
《肆》外在超越上帝觀是權力欲之源嗎
第二節 內在超越文化被撐開的必需性與可能性何在
《壹》對內在超越與外在超越文化的關係之第一種傾向
《貳》對內在超越與外在超越文化的關係之第二種傾向
第九章 結論:唐君毅的失敗及其原因
第一節 唐君毅的失敗
第二節 唐君毅的失敗原因
第三節 結論
參考資料
唐君毅著作簡稱表:
1.人之體:人生之體驗。收於唐君毅全集。唐君毅編輯委員會編。台北:學生,民80,全集校訂版,卷一。
2.道之建:道德見自我建立。收於唐君毅全集,卷一。
3.心與人:心物與人生。收於唐君毅全集,卷二。
4.愛之福:愛情之福音。台北:正中,民76。
5.青與學:青年與學問。台北:三民,民81。
6.人之體續:人生之體驗續編。收於唐君毅全集,卷三。
7.智與道:智慧與道德。收於唐君毅全集,卷三。
8.病乾:病裡乾坤。收於唐君毅全集,卷三。
9.人隨:人生隨筆。收於唐君毅全集,卷三。
10.中之精: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收於唐君毅全集,卷四。
11.中與世:中國文化與世界。收於唐君毅全集,卷四。
12.人之重:人文精神之重建。收於唐君毅全集,卷五。
其他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