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將公營事業轉為民營,並積極從事市場自由化,以提升產業效率,應付未來的競爭。我國電信服務長久以來被電信總局壟斷經營,面對此世界潮流也不得不思因應之道。目前立法院尚在審議中之電信三法修正案及草案,已及今年將實施的電信資費改革方案,就是因此而提出的。 本文使用translog成本模型,用sur加以估計,並且使用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率此一觀念,試圖對電信局在1960至1993這三十四年間的要素僱用、產出變化、獨佔行為以及生產力做一了解,希望能夠對電信局未來修法及實施管制時提供意見。本文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電信局的成本結構中存在規模經濟的現象,不過此規模彈性已逐漸變小,而且由QSCOPE法的估計,本文認為電信局不具範疇經濟。 第二,國內電話和國際電話的邊際成本近年來呈現下降的趨勢,由於本文之國內電話包含許多項目,較難分出何者應漲、何者應降,然而國際電話應降價則是必然之趨勢。 第三,我國總要素生產力歷年平均約在5% 左右,近年來有略微下降趨勢。 第四,電信局引進新設備及技術對總要素生產力有正面的貢獻,分解後之電信局淨技術進步率於早期 (使用機械式交換機為主) 只有-1.45%,第二及第三時期 (使用類比式及數位式交換機為主) 則分別為0.42%及7.66%,此技術變動效果較總要素生產力成長率更能真實反映電信局因技術進步所造成之生產力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