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為高死亡率傳染病,目前已發現 800名感染者,病故 124名。近三 年來,感染速度明顯增加。估計至西元2000年,臺灣將有二萬五千名感染 者。衛生署及民間防治愛滋病機構,每年花費四億兩千一百萬在防治工作 上,然而根據各項研究,社會大眾對愛滋病的認知及履行預防行為有待強 化。83年「澎湖愛滋兒童事件」更凸顯愛滋病的宣導,未能發揮效果。故 ,本研究動機即在以內容分析法探究當前愛滋病平面宣導訊息之特質,並 輔以訪談法,詮釋量化資料之意涵,以深入探究何以訊息無法產生效果, 無法說服大眾改變觀念與行為?本研究根據宣導與說服文獻,以健康信念 模式、社會學習理論、思考可能性模式、 ACE理性思考模式與受眾區隔為 理論架構,並結合訊息結構、訴求方式與表現方式,為探究我國愛滋病宣 導訊息的立論基礎。研究結果發現:一、愛滋病宣導品未善用「傳播者權 威與專業」的角色;二、宣導訊息傾向以認知為導向;三、大部分的宣導 訊息未告知愛滋病的嚴重性與罹患可能性;四、宣導訊息並未充份運用積 極性的誘因策略;五、宣導訊息較傾向使用理性訴求與說明式的表現方式 ;六、海報與報紙廣告較圖板與單張手冊的訊息清晰具體;七、訊息的區 隔策略常為一種形式,訊息內容與表達方式無顯著差異。此外,本研究並 對愛滋病宣導實務方面提出九點建議,對學術研究提出四點建議,以供有 心繼續從事相關實務或研究者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