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一書其思想地位及性格, 歷來頗多爭論,尤其是當代,各家學 者對其義理型態皆自成不同的詮釋系統, 一般而言可概分為五種:一. 認為《中庸》與道家之宇宙論相匯通; 二. 《中庸》思想乃雜有漢儒之 「自然宇宙論」乃不合原始儒家之正統思想; 三. 《中庸》含有神祕主 義傾向; 四. 《中庸》天道傾向人格神;五. 《中庸》為先秦儒家的發 展,係承孔孟立教。 這五派並非全無交集,如五與一有類似處;其他一 與二;二與三;三與四;四與五亦皆類此。 但這五者仍大有區分,各顯 其型態。本論文的要點即是支持五,釐清四、一,而較反對二、三。 所有論點皆圍繞此展開。 因本文著重在義理之探討,強調的論證方法為 比較分析並兼及思想的闡發,故而較不重視思想史方法之考察。首先以五 之立場而與各派之看法比較分析並加以反省批評; 再來就《中庸》義理 內涵論證五的成立及其意含; 最後則總結的指出《中庸》義理型態應有 之定位。 一方面《中庸》重道德自律實踐義;一方面又不排斥其天道的 宗教義,謂可予於在情上肯認。 而且二者可以相互貫通,無有相悖,並 可特顯一義理型態而有其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