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2: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珠惠
研究生(外文):Wang, zhu-huei
論文名稱:中翻日逐步口譯中"是"的語意功能
論文名稱(外文):On the Sematic Function of the Chinese SHI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from Chinese to Japanese
指導教授:楊承淑楊承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ng Cheng-Sh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翻譯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翻譯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6
畢業學年度:84
語文別:日文
中文關鍵詞:原文溝通典禮致詞訊息文體風格談話
外文關鍵詞:source langauagecommunicationceremonial speechinformationstylediscours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翻日逐步口譯中「是」的語意功能
摘要
逐步口譯是把一種語言中所包含的意思(如演講者想表達的概念或所欲之言),用另
一種語言(經過口譯者聽取、理解、整理、轉換)將它傳達給聽眾的過程。在這個傳達的
作業過程中,逐步口譯並不只是一種語言和另一種語言之間的字彙單純的轉換作業,而是
把演講者陳述的訊息或所表達的事物,包括句法結構背後所隱含的概念,由口譯者扮演第
一個聽眾,聽取演講者演講的訊息、了解、領悟、分析、整理、組合以後,其口譯者再即
時扮演為第二個講者,同時考慮聽眾的文化背景及可以了解的語言,把自己所領悟而重新
組合的概念準確地傳達給聽眾的作業。
語言是人類想把自己思考的意念傳達給他人時,從口裡發出的一種代碼信息。當演講
者從口裡表達其概念時,聽者會利用耳朵聽取,也會利用視覺觀察演講者身體的表態,把
演講者想傳達的言內及言外之意一起儲存於大腦了解其含義、並做整理,此時聽者通常是
不會太在意講者的句法,會自動的把聽取的概念累積於大腦。
巴黎大學口譯教學專家Danica.Seleskovitch 長期從事翻譯實踐及翻譯教學,在翻譯
理論方面,創建了翻譯的達意理論派(theorie de sens)。後來由Mariance Lederer 持
續發展。其觀念認為,翻譯(口譯)不是建立在信息的語言結構上,而是建立在對文獻內
容解釋的基礎上,因此翻譯根本上是一種解釋性的工作;換言之,翻譯是建立在對意思的
領會和再現的基礎上。她同時也提到,過去的翻譯理論長期停留在語言差異,語言詞彙困
難方面。但由兩位大師的推動,達意派理論便和翻譯的語言學理論劃清了界限。
本篇碩士論文擬檢討中翻日逐步口譯中「是」的語意功能,探討逐步口譯中文、原文
(source language)句子的常用詞有什麼語法特徵,翻成譯文(target language)時的日
文,又是以何種文體把演講者所欲之言準確的傳達給聽眾,針對由錄音帶的資料製作成文
章,再依照演講者的意思分成句子,以便對照分析使用。重點在於原文想傳達之含意是否
出現於譯文的句子,如果原文常用詞的在日文的譯文中完全消失,而演講者的概念還依然
可以從口譯者傳述的日文中領悟,原文與譯文之間有哪一些特徵可論證,此時的消失是否
與口譯技巧有任何的關聯。
分析方法為使用原文、譯文之比較進行摸索探討。希望找出逐步口譯是以掌握演講者
的言內之意及弦外之意,由口譯者了解、分析、整合後,把其概念轉換為聽眾可以了解的
另一種語言,正確的傳達演講者所演講的內容。
論文的研究內容分為四大章節,第一章為論文的動機以及口譯、逐步口譯的定義。共
分3節,第1節是口譯概念,第2節是口譯和筆譯的差異,第3節是逐步口譯和同步口譯
的異同。
第二章為碩士論文的研究及常用詞分析。共為5節,第1節是碩士論文研究及可行性
,第2節是口譯先行研究,第3節是資料收集及進行方法,第4節是常用詞句子的抽出,
第5節是常用詞分析研究價值。
第三章為常用詞對照比較。共為2節,第1節是口譯技巧,第2節是各常用詞對照比
較,共抽出6個出現次數10次以上的虛詞;1.是,2.就是,3.是﹣﹣的,4.就,5.將
會,6.必須,使用對照比較方式找出中文及日文口頭表現的特徵,及日文、譯文傳達概念
的準確 度及其文體。
第四章為各詞對照比較總結。就第三章對照比較探討結果,找出談話形態的口譯特徵

本論文資料為了求例句水準一致,以便達到分析其譯法條理化的效果,故採用翻譯學
研究所日文口譯組2年級口譯專業口試,內容主題為【後鄧時代】逐步口譯的現場錄音帶
,將中日文的內容全部轉換為文字,以備對照比較之用。使用的3位研究生口試內容,皆
依其內容停頓、或意思的終結,把全文的原文和譯文各分為140句和132句。受測者
之中日文為母語者1名,中文為母語者2名。此外,也從口譯技巧:對譯、補譯、加譯、
減譯、倒譯、併譯的角度進扳研究分析。
本碩士論文針對6個常用詞研究探討結果,獲得下列證明。
1)全文140個例句中,沒有一句是順著原文譯出的。
2)6個常用詞查證結果如下。
1.“是“有45例句,其中有64%的29例句,以肯定、判斷的譯文(日文)風
格出現。由於論文研究的資料是採用逐步口譯談話內容,故有18例句的“是“在譯文中
並未按照中文語法譯出,由此雖然中文須譯出的詞彙並未呈現於日文句中,但是原文的概
念傳達,在這18例句中卻都已將有把講者所欲之言表達出來。
2.“就是“共有27例句。在本論文當中,“就是“的前面是主題,“就是“後面
則有停頓的頓號出現。這表示講者先提及主題後,使用“就是“讓聽者了解下一句就要談
到的主題。
3.“是﹣的“共有16例句,可分為中間是形容詞、動詞的2種形態。形容詞例句
又可分為3種用法:
(1)與“是“相同的用法,用於肯定,判斷。
(2)顧及上下文之間的順暢,而運用不同的譯法,但保留原文的概念。
(3)顧及上下文連接關係,與“是﹣的“原來譯出的風格不同。
由此可見,逐步口譯可以為了達到概念的正確傳遞,可以經過口譯者的判斷,利用各
種口譯技巧,而不須依循中文句式進行口譯。
4.“就:共有13例句。在這本論文中,“就“以介詞方式出現,接續於主語之後,
繼而會有頓號跟隨。這是一種「依存關係(co-occurence)」的例句。此外也有以副詞形態
出現的例子。
5.“將會“共有10例。多屬對於未來情況的預測或告知。
綜合以上的結果,證明逐步口譯為了達到概念傳達的正確性,講求上下文之間的順暢,
使得聽者易懂,可以不必依循原文句式進行譯出的工作,而講求剖析句子語意內容,經消
化整理之後才以較自由的方式譯出。
以上是本碩士論文所尋求的論證結果。有關詳細內容、例句對照、說明,細請參考
論文與附錄資料。
IV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