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在人類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在全球能源危機發生後,科學 界便極力找尋一種較經濟實用的電力來源,以代替火力、水力等傳統發電 方法藉以彌補電力之不足。因此核能發電便逐漸成為普遍的選擇,但相對 於火力水力等發電方法,核能發電雖有其優點,但也有嚴重的缺點、即是 輻射汙染的問題,因此造成了人們的反對。所以核能安全的維護,對所以 欲使用核能發電的國家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課題。1.1本文目的當初圍阻 體在設計時只考慮基本意外事件(Design Base Accident Event)並未考慮 大型管路的冷卻水外洩事故,但是自從三哩島及車諾比爾核能廠發生輻射 事故後,使得核能工業界重新檢討當時的核能電廠的設計,期能對既有的 設施進行評估,特別是對圍阻體極限耐壓強度的重視。世界核能先進國家 均對圍阻體強度的探討、破壞模式、洩漏路徑等研究報告,而目前更是想 要進一步了解核能圍阻體的弱點何在?破壞模式為何?極限耐壓強度( UltimateCapacity)多少?因為此影響核能電廠安全甚劇。但是至今雖沒 有明確制定有必須計算圍阻體極限耐壓強度之規範,但我們可由 Standard Rewiew Plan3.8.1中可知,已有必須計算圍阻體極限耐壓強度 之規定(Amin Eberhardtand Erler 1993,Office of Nuclear Reactor Regulation 1987),同時國外對於鋼筋混凝土圍阻體之有限元素分析已有 二十多年的歷史(Zienkiewicz,O.C.,Owen,D.R.J.,Philips,D.V. andNayak,G.C.1972),而國內對此方面的研究則已有5,6年的歷史,(丁 鯤1995、胡宣德,林育弘1995),而目前更是積極進行中,所以本文即針對 鋼筋混凝土圍阻體,利用有限元素法寫成之ABAQUS套裝軟體(Hibb itt, et,1994)做一對其結構破壞模式之數值分析與討論。相信日後在工程上, 由本文所分析出的趨勢結果可成為具有參考價值的設計分析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