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論文旨在對選擇權投資策略組合部位之跨式部位探討其複製方法及績 效.本文以國內股價指數與活期儲蓄存款複製出組合部位加以實證,並與複 製性保護賣權策略及買入持有策略比較其績效.本文首先推導出複製性 Straddle之動態調整模式,再取民國74年至 83 年期間臺灣證券交易所公 佈發行的加權股價指數進行實證,得到以下結論:1.不論是否考慮交易成 本, 不同調整方法下之複製性 straddle策略之績效表現並沒有顯著差 異.2.在實證十年期間,複製性straddle 策略之報酬,相對而言,比複製性 保護賣權及買入持有均要高.但因其期末資產價值之變動太大,並無統計上 的顯著優越性.3.在多頭期間, 複製性 straddle策略因無自我融資之限 制,故表現最佳,其次為買入持有策略,而複製性保護賣權策略因有保險之 成本存在,因此績效最差.在空頭時期,複製性保護賣權確實有保險之功能, 而複製性straddle 策略更能在空頭時得到正的利潤.至於在股市震盪期 間,複製性straddle 策略表現最差.4.由實證的結果可看出,股價波動性對 複製性straddle策略之績效確實有相當大的影響,但卻無法檢定出以當年 度或前一年度之股價波動性為估計值何者較優.5.在報酬的穩定性方面,複 製性straddle的表現,顯然不盡理想.6.投資策略的選擇常因投資者的風險 忍受程度而有所不同,風險態度愈保守者,將選擇具保險效果之複製性保護 賣權,唯有風險愛好者,才能忍受複製性 straddle策略之高風險高報酬特 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