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泊沈積物中的有機物組成可以反映出生物的來源,沈積過程及 成岩作用, 記錄了湖泊的歷史,因此在古湖泊學上甚具研究價值. 本研究分析臺灣北部鴛鴦湖,岩心中可萃取的有機物質(生物指標),以了解 生物來源,探討鴛鴦湖古環境變遷.分析結果顯示鴛鴦湖沈積物中的有機物 包括正烷 烴,類類化合物等生物指標,其組成及分佈如下: 正烷烴分佈為單峰型,碳數分佈範圍n-C21-n-C35,以n-C29為最多,具明顯 奇數碳優勢.而類烴化合物包括類半,二類,三類及類固烷化合物, 經質譜比對 鑑定出的有de-A Lupane,isopimaradiene,Kaur-16-ene等. 這些化合物的來源為陸生 植物,所有樣品均普遍含有ferene,顯示此區域 應較為潮濕.另外,部份樣品含有4-methyl -cholestane顯示有水生雙邊 藻之有機輸入. 本研究結果顯示各深度生物指標的含量及分佈 受有機來源之影響而有明顯的 差異,根據各深度生物指標資料配合14C 的定年資料研判: (1)在540-1000,1700-2000,2800年前各類生 物指標(正烷烴及類烷)含量少 ,可能是當時氣候乾燥寒冷引起的,尤 其是2800年前可能遭受到比較嚴重的乾旱,造成 植生稀疏. (2)在2000-2300年前,正烷烴及類烷含量高,除了有大量的陸生植物外, 也含有 一些類固烷(來源為水生藻類),推測當時應屬溫暖潮濕的環境 氣候,另外在1590-1700 年前時出現短暫的潮濕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