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對中國傳統文學批評的印象是,較不具系統性,尤其是中國古代一種 非常主要,也十分特殊的批評形式──詩話,絕大多數是筆記式、條列式 的隨機心得記錄,沒有整體的系統。然而,我們注意到有一些詩話,在表 述上並非條列式,在批評上也具有系統性,但並非如葉燮《原詩》、李重 華《貞一齋詩說》等是理論上的系統性,而是在形式結構上的系統性,即 這些詩話在實際批評上採取一個系統分類的概念,並且具有格式化的結構 ,非常清楚地表現在批評形式上。這一類詩話如鍾嶸《詩品》、張為《詩 人主客圖》、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高《唐詩品彙》以及舒位《 乾嘉詩壇點將錄》。這幾本詩話在批評方式上,展現出一種非常特殊的方 式,簡言之有二:第一是,整本詩話的批評對象一定是以「家」(作家) 為單位。第二是,在批評時必然使用一個具有批評意義的特定結構形式來 解釋或評斷批評對象。這兩個特徵都是顯現在批評的方式上,批評者透過 某種結構性關係來看待所有批評對象,其所採取的批評觀點是一種結構性 意義的觀點,因此,我們將這種批評方式命名為「結構式批評」。詩話「 結構式批評」構成的觀念是源流、派別和品第,其操作方法為分類與建構 。本論文經由對這些觀念和方法的討論,瞭解到「結構式批評」的功能與 侷限。由於方式特殊,「結構式批評」所能詮釋的意義,群體關係的形式 性意義大過於個別作品實質內容的意義。「結構式批評」是中國傳統文學 批評中一種特殊的批評類型,其所顯示的一些現象,以及所使用的一些觀 念,與中國傳統社會文化現象與觀念關係密切。因此我們說,它是在哲學 與社會發展中所形成的,隨著不同的哲學與社會而有不同的批評架構;所 以不同的時代可以發展出相應於該時代的批評架構,也就是這樣的批評方 式,可以不斷地被活用。本論文的研究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希望藉由此研 究,能夠突顯中國文學批評的另一種型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