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討論的問題為:康德(Kant)如何回答休姆(Hume)對於「人格 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的質疑?休姆在《人性論》(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一書中,對於「人格同一性」提出了深刻的 批判。他認為「人格同一性」只是我們想像力虛構的產物,所謂的「自我 」只是不同知覺的捆束(bundle)或集合,其中並無任何真實或必然的聯 結關係。就康德的知識論乃至整個哲學計畫的目標來看,我們固然可以見 出休姆對於康德起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就是在《純粹理性批判》( Critique of Pure Reason)最核心的部分──超驗演繹( transcendental deduction)──之中,我們依然可以發現,休姆的懷疑 論立場始終是康德亟欲超越的主要對象。在主觀演繹(subjective deduction)中,康德費了極大的功夫討論統覺(apperception)及綜合 (synthesis)的原理,它們並且構成了康德自我理論的主要部分。但是 一般康德研究的學者們始終忽視了,在康德自我理論的構成中,休姆其實 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也就是說,休姆對於「人格同一性」的否定態度,很 可能暗中主導了主觀演繹的問題脈胳。康德想要透過主觀演繹的論証,証 明「超驗的統覺」(transcendental apperception)或「統覺的綜合統 一性」(the synthetic unity of apperception)是擁有認知活動的存 有者的必要條件,而此一由統覺而來的統一性則可以等同於「心靈的統一 性」(mental unity),或進一步根據綜合的原理証明「人格同一性」是 認知活動的必要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