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詞學,在長達千年的詞史發展過程中,始終是個不受重視的朝代。 歷來詞論家論及明詞,往往受到前人詞論以及明詞創作的片面成果影響, 而拘守著「詞兆始於隋、唐,興於五代,盛於南北宋,而衰於元、明,又 復興於清」之陳說,對明代的詞採以鄙薄的看法及態度。然而有明以三百 年之享國,詞家實繁有徒,詞作之數量亦頗為可觀,僅以「衰歇」、「不 振」之籠統語司以概括明詞,未免淪於武斷。況且明代在詞學理論的發展 上,實有上承宋、元之遺響,下開清代、近代之先河的劃時代意義存在, 諸如詞論著述、編纂選刻詞籍,或是製訂詞譜、詞韻等成果,都示後人以 詞學研究之途逕,非可漫加鄙薄也。而詞選集由於性質、功能之特殊,往 往更能直接且真實的反映一代之審美傾向以及詞家據以批評的詞學觀,因 此本論文即以明末兩部大型詞選-沈際飛<草堂詩餘四集>及卓人月、徐 士俊<古今詞統>為研究範圍,進而採討明人的詞學批評精神、觀念和方 法所在。 @ 本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動機、 目的、範圍與研究方法。第二章<晚明詞壇背景概述>則就時代背景、文 學風氣、詞壇背景三方面,說明明代詞學發展之背景。第三章<沈際飛與 <草堂詩餘四集>>即就沈際飛編錄<草堂詩餘四集>的動機、標準,以 及詞選集之體例、內容,和沈際飛的詞學觀、評點成就等各項,加以詳細 闡明。 @ 第四章<卓人月、徐士俊與<古今詞統>>亦就卓、徐<古 今詞統>一選之編錄動機、目的、體例、內容與詞學觀,並加以逐項說明 。第五章<結論>則總結二選之特色,及本論文之研究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