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先針對平面工件、凹面工件表面輪廓曲率效應進行理論分析,以瞭 解工件表面輪廓對工件表面曲率及工件表面曲率對加工率的影響;再設計 實驗以瞭解工件表面曲率對加工率之影響;並比較實驗與理論所得工件 之影響,藉此建立更完整的加工率參數模式,以改善液動壓拋光法應用於 精密形狀誤差補償的能力。在理論分析方面,由於任意工件表面輪廓函數 經 Fourier series 展開後,可以各種正弦函數組合表示。故本研究在此 設計 sin wave 誤差函數以模擬真實工件表面凹凸起伏的輪廓。首先推導 出平面工件、凹面工件表面輪廓波峰、波谷處曲率與工件表面輪廓條件的 關係式,並藉由理論分析,以瞭解工件曲率對剪應力的影響。根據理論分 析所得的結果,我們發現在同樣波長條件下,工件表面輪廓振幅越大,其 波峰、波谷處剪應力變化的幅度也越大;而隨著波長的變長,工件表面輪 廓曲率效應逐漸消失;如果工件表面輪廓振幅越小,則其曲率效應消失得 越快。而若工件基礎曲率半徑越小,則同樣工件表面輪廓對其波峰、波谷 處剪應力造成的變化程度越大。至於在不同潤滑型態下,工件表面輪廓對 其波峰、波谷處剪應力的影響,根據電腦模擬的結果,我們發現在同樣工 件基礎曲率半徑、工件表面輪廓條件下,若潤滑型態在 IR 區域,則造成 波峰處剪應力的變化幅度比在 IE 區域大。而在同樣工件表面輪廓條件下 ,如果工件基礎曲率半徑很大,若潤滑型態在 IR 區域,則造成波谷處剪 應力的變化幅度比在 IE 區域大;但隨著工件基礎曲率半徑越來越小,漸 漸轉變為若潤滑型態在 IE 區域,則造成波谷處剪應力的變化幅度比在 IR 區域大。而不論潤滑型態位於何種區域,若工件表面輪廓波長很小或 振幅很大,則工件表面輪廓可能會對工件表面輪廓波峰、波谷處剪應力產 生極大的影響。型態越趨近IR區域,工件曲率對加工能力的影響更為顯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