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活躍於高宗前期,向來為文學史所標榜的初唐時期的代表文人, 但歷來皆偏重於駱賓王的研究,專書及單篇文章皆有可觀之處,但對於王 勃、楊炯、盧照鄰則較缺少系統性探討。因此本論文以四人為研究對象, 側重於生平事蹟及共同事蹟的探討,以記載四傑的史傳資料及數家研究的 年譜相互論證,雜以詩文為輔助材料,以為判斷是非之根據。並論及四傑 所倡的文學改革及文學主張,以評斷歷來對四傑改革文風的貢獻之正確與 否,提出個人看法。本論文共分四章,第壹章緒論,敘述本研究之動機與 方法。第貳章則考辨四傑個人生平事蹟與四傑共同事蹟,以期釐清歷來對 四傑的某些誤解,並補正各家年譜之遺漏不足之處,其中尤以盧照鄰個人 生平事蹟多所補辨。至於共同事蹟部分,四傑以駢文得名於上元、咸亨年 間,史傳所載四傑「浮躁淺露」實附會之詞。杜甫〈戲為六絕句〉組詩中 有關評論四傑之語,乃反駁盛唐時人譏評其文學特色接近《風》《騷》, 並肯定其文學地位。第參章則論述其文學思想,四傑站在儒家詩教觀立場 反對浮靡文風,對文學傳統的認識亦不夠客觀,並未能真正指出挽救文學 弊病之道。王勃雖提倡骨氣,但並非是標榜「建安風骨」,僅是以宏博氣 勢易上官體之纖微,但內容卻不脫歌功頌德,實乃呼應當時政治局勢變化 ,亦因受限於儒家詩教觀影響。不過他們尚重視文學抒情的本質及功能, 除了受當時經學影響,將「言志」與「緣情」含混而言之外,尚接受六朝 緣情觀的影響,對情物交融多所描述。第肆章結論,總結並評述本研究所 得。本論文僅著重於傳記考辨與文學思想方面,冀求以此提供有心研究初 唐四傑文學的踏腳石,雖研究成果有限,但求有所裨益初唐四傑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