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論文是以建立青花菜農桿菌基因轉殖體系為目的, 以便提供日後有關抗 老化、黃化相關基因之轉殖分析研究。先期為了解青花菜不同組織部位培 植體與培養基再生率之差異性, 乃將青花菜分成子葉、胚軸、初生葉和花 芽花梗四大部分, 接種於不同成份培養基, 比較各部位組織再生能力的高 低, 以確定高再生頻率的組織部位及適合選用之培養基。結果顯示花芽花 梗為平均再生率最高的部位(77.4%),其次是上胚軸(63.4%),再次為子葉基 部(29.9%),而初生葉(26.5%)最低。 在培養基方面以花芽、花梗而言, LSO加入BA(1 ppm),反應較佳; 胚軸方面則以MSO加上Kinetin(1ppm)及 NAA(1ppm)較理想;在子葉上MSO分別加入2ip(2ppm)及NAA(0.5ppm)或 Kinetin(0.5 ppm)及NAA(4ppm)較佳;初生葉則以MSO加入BA(1ppm)及 IAA(0.1ppm)較高。在時效之考量下, 轉殖系統之測試主要以花芽含花梗 及胚軸為主要轉殖部位, 以利用含有GUS報導基因與NPTⅡ篩選標誌基因的 pBI121質體, 導入農桿菌LBA4404品系中, 前期利用一般接種感染法,並測 試轉殖體在不同Kanamycin濃度(0、25、50、75、100 ppm)之反應情形,結 果顯示 Kanamycin濃度過高(>25ppm), 篩選出之轉型株多為白苗或紫色苗 且生長至4-6週即死亡, 在無Kanamycin之篩選下, 一般綠芽正常分化生 長, 而在25ppm下, 則有紫色苗與綠色苗間雜,目前以 25ppm Kanamycin篩 選轉型株。結果一般轉殖法得到六株轉型株,其中五株的培植體為花芽含 花梗,另一株則為上胚軸,轉殖率分別為1.0%與0.83%。此外, 本試驗並進 行以抽氣轉殖法探討以青花菜幼苗與農桿菌共同培養後, 稍加抽氣觀察其 轉殖效率。結果顯示轉殖苗之GUS基因活性,明顯高於一般轉殖法之轉型 株, 但移入Kanamycin 篩選培養基中則全部死亡, 惟目前尚未有轉殖株 生成。為進一步確定轉型株的外源基因表現情形, 取轉植株葉片以組織化 學染色法和螢光反應分析法檢測 GUS基因活性, 發現轉殖株葉脈有藍色反 應但一般 GUS基因活性不強; 同時抽取轉殖株葉片染色體組DNA,分別以 PCR及DNA墨點雜交法鑑定NPTⅡ與GUS基因, 六株轉型株皆有NPTⅡ基因片 段, 而GUS基因則只有二株有顯示。以上結果顯示, 在青花菜利用農桿菌 進行基因轉殖應屬可行, 惟在轉殖效率之提昇及 Kanamycin篩選產生變型 株之問題, 則有待進一步之改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