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論文以「王弼玄學與魏晉名教觀念的演變」為題, 從王弼玄學的架構出 發探討魏晉玄學中關於名教觀念的認識與發展的演變。全文共分九章。第 一章緒論, 檢討魏晉玄學的研究概況, 並說明論文的旨趣乃由「名教危機 與玄學的興起」的角度出發, 說明玄學發展的基本課題在於解決「自然與 名教的關係」此一課題。第二、三、四章分別探討王弼的形上學、人性論 與名教觀。第二章指出, 王弼「以無為本」的體用論乃是闡明萬物存在的 至健理序, 第三章探討王弼「性其情」說的人性理論, 分疏性、情的遠近 關係, 第四章分析王弼對於名教的批判, 指出「崇本舉末」與「崇本息末 」之間的體用關係正是其批判現實虛偽名教的用心所在。第五章檢討阮籍 、嵇康的竹林玄學。嵇阮二人對於名教的揚棄, 除了時代的刺激, 更是進 一步「越名任心」、主張神貴之道自然之和的原始心性的結果。第六章說 明元康時期玄學家對於放達風氣的反省。樂廣提出「名教中自有樂地」的 見解, 裴頠<崇有論>則對於貴無賤有之說提出反駁。第七章闡明郭象玄 學的自生獨化、任性自然的理境, 提出了「跡」的名教觀念, 在自然與名 教的關係上和王弼的玄學理論有重要的差異。第八章反省孫盛對於老子的 「疑問」, 王坦之的「廢莊」理論的提出, 戴逵對於「放達非道」的反 省, 以及張湛<<列子>>注對於王弼與郭象玄學的綜合, 顯示了玄學後期發 展的努力。第九章結論, 反省玄學的發展脈絡, 指出玄學無法有效解決現 實名教的危機, 玄學會通孔老的天人新義出現了難題, 也導致玄學讓位於 後起的佛教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