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十二年底有線電視法通過,電視新聞台的數量增加,競爭日趨活絡 ,新聞不再是台視、中視、華視等三家電視台的天下;而閱聽大眾對三台 新聞的公正性自解嚴後也不斷的發出質疑,從民國七十七年的抗議台視對 「 520事件」報導不公,到民國八十四年的台視發射站竹子湖風波。尤其 是在選舉期間,三台電視新聞可信度就會受到質疑。本研究最主要是想瞭 解有線電視與原有三家無線電視的新聞可信度是否存在差異;其次,想瞭 解閱聽人對電視新聞的可信度評價是否會受到電視記者還是電視主播的影 響;再者,瞭解人口特徵中,有哪些會造成閱聽人對電視新聞可信度的差 異;最後,探討 Meyer所發展的可信度指標在我國的適用性,以及 Roper 機構的相對可信度問題,是否適用於單一媒介的測量。結果顯示:以修 正 Roper機構的相對可信度問題詢問台北市民最常收看的電視新聞,依序 為台視、無線衛星、中視、華視、傳訊、真相、華衛新聞,最相信的電視 新聞則依序是無線衛星、台視、中視、華視、傳訊、真相、華衛新聞;以 修正 Meyer的可信度指標測量電視新聞可信度時,台北市民則認為無線衛 星新聞的可信度最高,其次是傳訊、真相、華衛、台視、中視、華視新聞 ;此外台北市民對電視新聞的評價受到主播的影響較大,受到記者的影響 較小。另外,女性比男性對三家無線電視台的電視新聞評價要來得高;支 持國民黨者,對三家無線電視台的電視新聞評價較高,支持新黨對無線衛 星、真相、傳訊新聞的評價較高;外省籍人士對無線衛星新聞的評價較高 ;教育程度越高者,對中視、華視新聞的評價越低。本研究的對象限於台 北市,無法推論至全國地區,為本研究最主要的限制;研究結果,可提供 電視新聞主管一個提高可信度的依據。另外,修正後的 Meyer可信度指標 經檢驗,對日後國內研究媒介可信度者,有高度的參考價值,而Roper機 構的相對可信度問題則不適用於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