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以修正結構論作為探討亞太區域的安全合作發展之研究方法, 其中結 合了國際體系理論與國際體制理論- 以國際體系理論分析冷戰結束後亞太 區域是否足以形成產生體制的客觀環境 ;並以體制理論以評估, 建議安全 體制成型的困難與前景- 在論文第二章的安全體制模勢, 以體制理論探討 過去至今學者所提出的世界政府, 集體安全與信心安全建構方案三種多邊 安全合作的內涵與理論架構, 並比較三種之間的異同, 以說明為何信心安 全建構方案會適用於後冷戰時期的國際現實. 第三章區域主義與亞太區域 體系, 探討亞太區域主義的歷史發展, 以國際體系理論觀察後冷戰時期亞 太核心體系轉變與次區域體系的興起, 並以相對權力循環理論分析亞太區 域環境目前為何處在不安定的狀況. 第四章體制產生的評估中, 則分析當 前學者所提出的" 太平洋共同體 " , " 亞洲安全會議" 與" 東南亞安全 論壇" 三種建議的理論基礎, 以及以亞太區域環境的現實說明此三種建議 之不適用性. 第五章亞太區域安全合作的期望, 則根據第三章與第四章對 環境的分析與當前建議之不適用性, 提出亞太區域安全困境的屬性, 依據 本文的假說前題, 預估未來安全體制形成會走向協調性質, 並據以提出筆 者建議的次區域合作途徑得東北亞與東南亞安全論壇機制, 更能發揮效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