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勰所著的《文心雕龍》全書共五十篇,約三萬五千言左右,文中除了將 歷代文章做一系列的整理與總結,另外也探討了文藝創作的技巧與方法, 但其中最重要的卻是他所提出的「文原於道」的美學命題,以及主張「自 然會妙」、「文質相稱」的文藝審美理想。這些觀念的提出,不僅影響後 來文藝創作理論的發展,同時也顯出劉勰在文藝美學方面的獨到見解。 本文所討論的觀點,除了著重在劉勰如何從對「道」的體認,進而發展出 「自然」的審美觀念外;亦將討論劉勰如何將「自然」貫穿其文藝創作理 論,並從其審美的理想標準中,探討「文」「質」如何調和融適的可能關 係。茲將文中所討論的觀點、方向摘要如下: 第一章 關於劉勰及其《文心雕龍》:主要從劉勰本人的身分背景,與其 當時的文學風氣環境,討論劉勰著作《文心雕龍》的背景因素,及其從書 中的體系來發見其中所含的美學意義。 第二章 自然之道:針對劉勰所提出「文原於道」、「自然之道」的觀點 ,來討論劉勰對於「道」與「自然」的觀念,以及他如何從魏晉時期以「 自然」作為主要審美觀點,運用在文藝審美的理論當中,探討文藝創造美 感的可能,而這其中及涉及了劉勰對於因「道」而能成「文」的重要關鍵 看法。 第三章 自然審美與文藝創作:就劉勰所談及文藝創作的心理內在因素, 與外在的環境影響,構成文藝創作如何成為可能的重要條件,來探討他所 主張「自然感應」的心物交融觀點。並從其所提出「神思」與「意象」等 重要的觀念,來討論劉勰如何將「自然」的觀念貫穿其文藝創作的體系中 。 第四章 文質合一的審美標準:從文藝創作的根源本質─因「道」成「文 」的本體思想,與構成文藝創作之可能的重要條件,劉勰大量地運用「自 然」的觀念,甚至完整地表現在他對於文章作品的品鑑態度上。本章就劉 勰主張文章作品呈現「自然會妙」藝術境界理想上,討論「文」(形式) 與「質」(內容)如何調適融合的可能,確切地說,即是「文質合一」的 審美理想。 上述各章所討論的重點,主要是在於探討劉勰如何從「自然 之道」的本體觀念,發展出「文原於道」的觀念與自然審美的理想標準, 進而要求在文章作品上達到「文質合一」、「自然會妙」理想境界的實踐 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