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化和疾病型態的改變,導致慢性病與慢性失能的長期照護需求已大 幅增加.長期照護的供給類型可分為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照護三種,其中 居家照護是目前台灣長期照護的主要模式.但長期照護失能老人的照顧者, 所引起的身體,心理,社會和經濟成本,亦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故目前台灣長 期照護的現況,限入兩難的狀況--[居家式照護的理想]與[照顧者困境]的 矛盾情節.如何幫助老人生活在最自然的家庭生活,與解決照顧者的困境及 兼顧其需求,應是目前台灣長期照護發展的重點方向.間歇照護(respite care)是近年來的新興熱門的社區支持性方案,係為一種提供主要照顧者暫 時性休息,疏解其身心壓力的一種服務.不但可使照顧者能從事一般性日常 性的生活,來增強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維護其生活品質,進而維持或提升 照顧品質;又可避免失能老人服務片面化與過早機構化,協助老人正常生活 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因此,如何在台灣推展間歇照護方案,是長期照顧體係 中值得思考的.[人力時間銀行]是間歇照護的支持性方案之一,是一套實行 居家照顧/服務的志願服務制度.即將參與居家照顧/服務的志工所服務的 時數累計下來,等其自身或家人有需要時,再將服務的時數提領出來,請其 它志工來服務.本研究在研究期間發現了三個個案:美國的服務積點方案( Service Credit Program),國內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全國志工連線,以 及老五老基金會的社區志工人力銀行.目前國內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全 國志工連線實施兩年多,老五老基金會的社區人力時間銀行正在規劃中,所 以台灣的人力時間銀行正在起步當中,制度面的規劃尚未成熟.因此,本研 究採行[一般性訪談導引法],[問卷調查法],[文獻評析法]等三種研究方 法,蒐集有關人力時間銀行的資料,進而試擬一套人力時間銀行的志願服務 制度.資料分析將分為五部分:(1)組織架構的建構;(2)志工站;(3)志 工;(4)案主;(5)點數登錄和提領.第一部份--組織架構,主要參考目前實施 人力時間銀行的機構,如美國的服務積點計劃,台灣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及老五老基金會,來建構本研究所規劃的人力時間銀行的組織架構.第二部 份--志工站,主要是透過深度訪談所收集到的資料,針對設站的條件,地理 區域,地點,經費進行分析.第三部份--志工,主要是以郵寄問卷回收的資 料,以此作為分析志工類型,訓練課程,服務對象及服務內容的重要指標.以 志工的服務範圍為基礎,透過深度訪談和文獻收集,針對志工的資格,訓練, 程序,管理辦法,志工倫理,志工守則及志工捐贈積點進行分析.第四部份-- 案主,主要針對服務流程,服務對象,及案家須知進行分析.第五部份--點數 登錄和提領,先整理受訪者對時數記點的看法,及從問卷得知志工對於這一 方面的看法,再針對點數登錄和提領的方式進行分析,另外是否以金錢折換 點數,將整理受訪者和志工的意見.在訪談過程中,有些議題是大部份受訪 者相當關注的,但無法在本研究的制度面呈現出來,即機構的永續經營及公 信力,因此,最後一部份將對此進行整理與分析.根據以上分析的結果,本研 究試擬了一套人力時間銀行的制度.台灣人力時間銀行的發展可朝兩方發 展,一為納入長期照護體系的一環,因為其所提供的居家照顧/服務正是長 期照護體的一部份,如何與醫院的出院計劃緊密配合,應是人力時間銀行責 無旁貸的發展模式;二為多元化的發展,如美國的服務積點方案已發展出成 為職工福利的一種,台灣亦可因應國情不同,及社會的需求,調整發展的模 式,以發揮極大的效用.目前台灣推行人力時間銀行亦應注意其長期效益, 師資的培訓,以及保持中立與非營利角色等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