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因應國際經際情勢及國內總體環境的快速變化,臺灣財金當局自1970 年代起以來,推行一系列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的政策.其目的無非是希望經 由金融部門的自由競爭,以提高該部門擔任資金中介的功能,增進其產出, 並進一步促進整體經濟的成長. 本文的主旨即在檢視臺灣金融發展過程 中,一系列自由化及國際化的金融變革,對臺灣整體經濟的影響.吾人係由 產業生產函數理論出發,剖析金融部門與實質部門的互動關係,建立一個兩 部門生產關聯模型,作為本文的理論基礎.在實證上,以臺灣1973年至1995 年的實際資料,利用兩部門分別的投入產出迴歸估計式,並加入時間虛擬變 數的方式,驗證金融開放變革對於要素生產力變化的影響. 研究的結果 顯示,臺灣當局採行的金融開放措施,的確能加強正規金融體系資金中介服 務的角色,並提升其經營效率,進而助佐實質部門產出成長,達到促進整體 經濟持續發展的目標.但是,金融部門的勞動要素對該部門產出的貢獻,則 隨著金融開放而遞減,以及金融部門資本要素對實質部門產出的貢獻, 在1992年至1995年的期間出現下降的現象.本文據以推論,認為政府若能夠 持續加速金融立法程序,放寬對金融部門管制,引進高附加價值新種金融商 品,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金融部門扮演資金中介的效率與增進社會產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