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證券市場中,投資人常常利用信用交易餘額資訊來判定股價 的多空走向。傳統觀念認為巨量融券餘額是一個潛在未來買券需求的指標 ,儘管借券賣出的融券者期盼在股價下跌中獲利,但是所有的融券最後勢 必需予補回,因此這種期盼將在股價上漲反遭損失中落空。但有關這種看 法,最近在Asquith and Meulbroek(1995)的一篇研究中已被強有力且一 致地推翻。他們分析1976至1993年美國股票市場實證資料,結果發現巨量 融券餘額將代表未來的股票超額報酬為負的資訊。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目 的在探討臺灣股票市場內,融券餘額所隱含未來股價績效是負面的或是正 面的資訊,及探討是否存在一套獲利性交易法則,並進一步測試市場的效 率性。本文採用事件研究法,分析80至85年期間內,公司股票爆出巨量融 券時、及前後24週三個時段,其累積超額報酬率。實證結果歸納如下 :(1) 巨量融券代表未來股票超額報酬為負的資訊。(2) 在交易法則檢定 方面,巨量融券股票績效的確低於其它投資組合績效,持續握有這些股票 ,將獲得負的超額報酬率。因此,如果發現某支股票爆出大量融券餘額, 投資者應立即賣出或融券賣出該股票以賺取超額報酬。(3) 融券賣出巨量 融券股票將賺取超額報酬,似乎隱含臺灣的股票市場不具效率性。這可能 歸因於信用交易法規對融券限制較嚴,使得融券之成本增加,市場價格調 整緩慢,所以臺灣股票市場在制度性因素影響下可能導致半強式效率市場 的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