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關鍵字:環境分區、土地分類、都市永續發展、多變量分析、 土地適宜性分析、社會承載容量
一、行政院提出『振興經濟方案』,指示經建會檢討修訂「國土綜合開發 計畫」 及研擬「國土綜合開發計畫法」。從供給面著手、釋出土地、 合理地放寬土 地使用的限制。
二、透過全面的地理環境調查建立地理資訊系統,以為「環境分區」的訂 定基礎 ,作為土地使用發展的動力引擎。
三、環境保護的國際浪潮,土地使用和分區管制的型態也應該有修訂的必 要。考 量生態容受力的觀念,將環境衝擊項目形成環境因子指標。 四、本研究目的:
(一)探究都市計畫地區發展許可審議規定之環境資訊類型。 (二)根據都市既存的活動及目前進行中的土地使用調查資料,進行環境 指標篩 選作業,提出適宜性空間使用因子,以為環境分區之制訂基 礎,提供審查 決策單位進行制訂管制辦法的參考依據。 五、本研究對象:以新竹(含香山)都市計劃區為範圍。 六、研究方法及內容:
(一)利用法令及都市永續發展相關文獻,攫取都市環境分區所需之環境 指標因 子。
(二)依循國土綜合開發計畫法中發展許可制度的精神,針對都市環境真 正考量 環境因素,針對都市中環境的土地分類的空間、空間中的人 和所展現的都 市社會活動現況調查著手。
(三)從事自然環境與都市社會環境土地適宜性分析。 (四)運用都市永續發展概念和環境審查制訂各類項的指標因子,利用多 變量分 析工具將都市環境作適宜性的分類,再輔以地理資訊系統的 助力,將其展 現分佈在實質的空間上。
七、預期成果:
(一)提出都市土地利用發展區位之指標因子。 (二)研提都市實質空間及其衍生活動之環境分區和提供一種研究都市空 間的分 析模式,和都市實質空間環境分區分佈圖。 八、案例實證分析結果:
(一)研提各類項環境指標因子經多變量分析所得之結果落實到實質空間 ,運用 社會承載容量方法解釋後與都市實質現況大致吻合。 (二)本研究經環境類型差異性提出的環境分區,所提供的環境資訊恰可 作為審 查、決策都市規劃開發主管機關之依據,以使都市實質開發 建設行為對環 境的衝突減至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