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不同寬度及不同形狀的橋台形式位於非黏聚性不同粒徑 的礫石河床中,承受清水流況下所造成河床之局部沖刷。從水工試驗中的 觀察並配合前人的研究可得知,清水流況下橋台之最大沖刷深度,往往發 生在水流分離處。此水流分離處與橋台形狀及流速有關。橋台形狀越具流 線型、流速越緩,則水流分離處越在橋台尾端後方。一般情況下,最大沖 刷深度常發生在橋台尾端邊緣處。橋台周圍處的沖刷主要由向下射流、主 要渦流及束縮水流相互作用所構成。 橋台前端砂石的運移,由於受到向 下射流、主要渦流及束縮水流之相互作用,導致橋台前端沖刷坑斜面產生 一稍微鼓起之半圓形小坵。砂石顆粒隨著主要渦流之運動方向,由沖刷坑 底部向上運移;沖刷坑上部的砂石顆粒隨著束縮水流之運動方向向下運移 。以此兩種不同的方向運移至主要渦流與束縮水流在沖刷坑斜面上 的交 界處後,泥沙顆粒便沿此交界處移動,繞過橋臺前緣到達橋台後端。橋台 後端淤積堆的範圍由二次渦流、主要渦流及束縮水流等三種水流力量所促 成。根據向下射流理論、束縮理論及因次分析並配合水工試驗結果,經多 變量迴歸分析可 得到一條橋台相對平衡沖刷方程式。 經分析的過程中得 知沉滓參數及形狀參數為影響橋台沖刷之主要因子,而束縮參數及水深參 數之影響則不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