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自由化、國際化,使得金融機構營運充滿不確定的氣息,銀行經 營進入前所未有的 競爭時代。本文選取外國商業銀行二十一家及本國銀 行三十九家,進行本國銀行與外國商 業銀行經營績效評估。本文運用資 料包絡分析法模式,對於臺灣的60家銀行,進行經營效 率之分析。利用 CCR模式及BCC模式,以衡量總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及分配效率。 本文以薪資費用、利息費用及營業費用為投入要素;利息收入、總貸款、 營利資產及總存 款為產出要素。實證評估我國39家銀行及世界知名銀行 在台分行在1996年比較之經營績效 ,以作為銀行產業的決策管理參考。 本文之研究結論如下:(1)在整體平均效率值中,本國 銀行優於外國商業 銀行,顯示臺灣銀行業所具有得本土性,及我國銀行經營受金融法規限 制。(2)在整體平均效率值中,新銀行優於舊銀行,可顯示公營銀行應儘 速民營化,以提 昇 競爭力。(3)在非效率的營業單位,本文中透過差額 變數分析,比較各銀行的投入產出 資源的可改善空間,發現的薪資費用 、營業費用、營利資產及總存款,具有相當大改善空 間 。(4)在規模報 酬方面,新銀行中業務量較小為規模報酬遞增,舊銀行中業務量較大為 規模報酬遞減。外國商業銀行大多位於規模報酬遞減。最後提出對政府主 管當局及後續研 究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