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而在我國先秦時代,號稱中國學術的黃金時期,各種學說百家爭鳴,產生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與主張,再加上各國諸侯在政治上合縱連橫不斷,因此政治活動相當頻繁。當時的政治思想家雖然未使用「政治傳播」此一名詞,但並不表示他們沒有政治傳播思想的觀念。因為傳播是人類的基本行為之一,而政治活動常涉及到人們之間的傳播行為,政治與傳播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因此當時的政治思想必然蘊含了一些政治傳播思想。 在先秦時代,儒、道、墨、法學說為當時的四大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自漢朝以後遂為中國政治思想的主流,成為歷代士人必讀的經典。而法家思想,則為中國自秦漢至明君主專制體制思想與統治方式的基礎,因此儒家與法家學說對於對於中國二千年來政治思想影響最大。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傳承孔子學說,將儒家學說繼續發揚與擴充,而韓非則為法家集大成者。二者政治思想的基礎,基於人性論的相反看法以及身處環境的不同,而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富有比較的意義。再者孟子與韓非皆為儒家與法重要的代表人物,分析比較二者政治傳播思想的異同,是深入瞭解中國政治傳播思想的一項重要方式,也是傳播研究中國化的一種實踐。 在我國先秦時代,雖然政治傳播活動與政治思想皆得以蓬勃發展,很可惜的是,這並不表示中國先人遺留的政治傳播思想已有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有鑑於此,本篇論文運用思想史的方法,以掌握孟子與韓非子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張,並藉助於西方政治傳播研究文獻的概念,從二者的政治思想中整理出有關政治傳播思想的主張,即民意思想、君臣人際傳播與政治說服思想以及政治教化思想此三部分,加以分析與比較。以發掘先人的智慧結晶,並對於傳播研究中國化的資料累積,貢獻些許心力。 本篇論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結論。首先說服研究動機與目的,並對於國內傳播研究中國化的相關文獻進行檢閱,最後說明本篇論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檢閱了西方政治傳播研究的基本概念以及研究範疇,所探討的政治傳播理論範疇分為政治傳播與民意、政治性的人際傳播與說服,以及政治社會化三大部份,這些將作為後續章節分析孟子與韓非政治傳播思想的根據與架構。第二章與第三章則以第一章第四節的探討範疇為依據,分別對孟子、韓非政治傳播思想進行分析。對二者的政治傳播思想進行比較與討論。第五章結論,則對二者的政治傳播思想列表歸類作一總結,並提出綜合評論。最後則說明本篇論文所面臨研究上的一些限制,並對日後相關研究者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研究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