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派系的過度介入、經營規模過小以及專業人才與制度的缺乏,使得基層金融機構弊端叢生,但由於過去的金融體系封閉穩定,並未有全面性的擠兌或恐慌(panics)現象產生。直至八十四年七月彰化四信爆發違法貸款事件,並進而引發存款人爭相前往擠兌,基層金融危機四伏的冰山一角才露了出來。 本文即運用存活模型(Survival Model)中的加速生命模型(accelerated life model,Cox and Oakes,1984)及相關文獻的回顧來探討基層金融機構擠兌現象發生的原因。本文之主要結論為:l.由於地方派系的介入及長期以往的經營不善,時間的累積不僅無法使基層金融機構得到學習曲線的效果,反而成為基層金融機構成長的阻力;2.以放款餘額表示的規模大小封信用合作社與農會信用部之存活期間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以資產總額表示的規模大小僅對農會信用部之存活期間有顯著正向影響;3.逾放比率對基層金融機構之存活期間具有正向影響,其中對信用合作社存活期間之影響並滿足10%之顯著水準;4.淨值比率愈高,基層金融機構之存活期間愈長;5.流動性準備比率封信用合作社之存活期間具有顯著正向影響;6.存放比率對基層金融機構之存活期間並無顯著影響;7.存款戶的預期心理及擠兌現象的擴散蔓延(Park,1990)是造成基層金融機構發生擠兌的非數量化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