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2 16: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以愛
論文名稱: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早期的發展(1922-1927)─兼論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
指導教授:逯耀東逯耀東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7
畢業學年度:8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8
中文關鍵詞:北京大學國學門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80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對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早期歷史(1922-1927)的探索,主是根據兩條主線進行討論。首先,國學門作為中國現代大學中最早成立的研究所,乃是北大學者把歐美研究機構的模式移植到中國來,它成立後,由於集中各種學術資源,提供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的空間,使國學門成為當時學術研究的中心;並且透過學術期刊的發行,學者的研究成果亦得以迅速傳播。由此可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出現後,使學術發展的面貌出現巨大轉變。
  其次,本文從國學門與「整理國故」運動的關係著眼,說明「整理國故」的口號不僅首先由北大師生提出,而且國學門的成立,正是為了實踐這一學術口號。從國學門中各學會的設立與期刊的發行,可知國學門學者的學術工作,是在民族意議的驅使下,致力在考古調查、方言調查、明清檔案的整理上,從事開拓性的工作;其中在歌謠徵集與風俗調查這些民俗研究方面,更成為國學門的主要發展方向。
  在國學門同人的鼓吹下,中國學術界在20至30年代掀起一陣「整理國故」的熱潮;而國學門所開拓的學術研究新領域,也在20年代下半期,隨著同人的南下,把民俗研究的風氣擴展到南方去。不但如此,在國學門學者的影響下,「整理國故」運動更走上了推動學術從傳統向現代轉化的路途,對此後的學術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