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對1970年代經濟環境之重大變遷,世界主要工業國家之銀行業展開了空 前金融創新的活動,而主要之金融創新可分為三類:一.規避風險之金融 創新; 二.規避管制;三.技術改變:在本文中擬以降低交易成本(包 括交易技術進步以 及解除外匯管制)的方式來探討金融創新,而透過金 融創新的施行,探討人們保 有資產形式變遷之情形(亦即通貨替代), 以及匯率變動之方向。 在本文中擬以個體基礎為出發點,說明消費者藉由消費本國以及外國商品 以達成效用極大化,並將付現交易限制式導入模型中加以探討;此外,並 以交易 成本之概念,來探討金融創新對於匯率以及通貨替代所造成之影 響,而當經濟體 系處於「對稱均衡」時,其結論係整理如下: 1.當本國採行放寬金融管制之政策時,則使用外國貨幣之邊際成本下降( 亦 即α下降),而α下降的結果,使得本國提取外國貨幣的次數增 加,最後 造成實質匯率上升,名目匯率下降,且保有外國通貨之 比率下降。 2.當本國交易技術進步時,則使用該國貨幣之邊際成本下降(亦即δ), 而δ下降的結果,使得本國提取本幣的次數增加,最後造成實質匯率下降 , 名目匯率上升,且保有外國通貨之比率上升。 3.當本國央行提高貨幣成長率時(即μ上升),使得本國物價上漲,而在不 影響國外物價之情況下,造成本國貿易條件惡化,表現在實質匯率方面則 是下降的情形;因此,貨幣不具有超級中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