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5 12: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季雲
研究生(外文):Liu, Chi-yun
論文名稱:論校園民歌之發展----從民歌運動到文化工業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lk Songs--from Folk Movement to Culture Industry
指導教授:鄭德淵, 戴念平
指導教授(外文):Sh Kwang-she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7
畢業學年度:8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3
中文關鍵詞:校園民歌民歌運動文化工業大眾文化流行音樂法蘭克福學派
外文關鍵詞:Campus Folk SongsFolk MovementCulture IndustryMass CulturePopular MusicFrankfurt Scho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1
  • 點閱點閱:186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論文從分析校園民歌之發展,瞭解當今臺灣流行音樂之體質--文化工
業--之來龍去脈,並瞭解校園民歌在此歷程中的腳色和重要性o 校園民歌
意指1970年代到1980年代初,從臺灣年輕學生開始創作演唱的"國語歌曲新
樂種",以木吉他為主要伴奏樂器o其發展從起初的民歌運動,而漸漸與國語
流行歌曲匯流,而終致消失o最重要的原因為校園民歌被納入唱片市場商業
化後,所帶來的惡質影響o 從校園民歌的發展中,可以窺見臺灣社會漸漸
轉變為工業社會,大眾社會,消費社會的痕跡,由此而交織出了"大眾文化的
消費"之特殊現象,宣告臺灣的流行音樂領域從此步入文化工業o "文化工
業"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所提出,特指現代社會裡的大眾文化o其特徵為:1.
文化的產生類似於現代大工業,2.文化的產生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結合愈趨
緊密,3.文化的主要腳色並非作為文化消費者的大眾o其影響有三:1.商品
化,2.標準化,3.單向度o 從校園民歌的發展中可以看到,文化工業的特徵
在臺灣流行音樂界漸漸成形,文化工業的影響也在1980年代後逐一展露o校
園民歌的發展不獨對以後的流行音樂造成諸多影響,也正好處於臺灣流行
音樂轉變為文化工業的重要階段,佔有獨特的地位和意義o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