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目錄 表目錄 附錄表目錄 圖目錄 一、緒論 1-1 研究動機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及內容 二、文獻回顧 2-1 瀝青化學組成 2-1.1 分析瀝青膠泥化學成份的方法 2-1.2 不同分析方法成效 2-1.2.1 化學解析 2-1.2.2 瀝青膠體結構分析 2-2 高分子改質劑的原理與影響 2-2.1 高分子改質瀝青 2-2.2 改質瀝青物性及其影響 2-3 瀝青膠泥的流變特性 2-3.1 黏彈性材料的力學模式 2-3.1.1黏彈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2-3.1.1.1 流動性質 2-3.1.1.2 動態性質 2-3.1.1.3 潛變性質 2-3.1.2 黏彈模式 2-3.1.2.1 馬克斯威爾原件(Maxwell Element) 2-3.1.2.2 沃伊特原件(Voigt Element) 2-3.1.2.3 柏格模式(Berger Model) 2-3.1.2.4 其他模式 2-3-2 施力時間與試驗溫度高分子材料之影響 2-3.2.1 溫度影響 2-3.2.2 外力作用時間影響 2-3.2.3 時間一溫疊加原理 2-3.2.3.1 單位重變化的校正 2-3.2.3.2 WLF 等式與Arhennius方程式 2-3.2.3.3 等時圖(Isochronal Plot) 2-3.2.4 施力時間與試驗溫度影響評估流程圖 2-4 瀝青膠泥的流變性質與面成效間關係 2-4.1 瀝青膠泥的流變性質與車轍間關係 2-4.2 瀝青膠泥的流變性質與低溫開間關係 2-4.3 瀝青膠泥的流變性質與疲勞間關係 2-4.5 流變性質與鋪面成效的影響 2-5 粒料級配對瀝青混凝土鋪面成效的影響 2-5.1 石膠泥瀝青混凝土 2-5.2 大粒徑瀝青混凝土 2-5.3 SHRP 配合設計法 2-6 不同夯壓法對瀝青混凝土性質的影響 三、研究計畫與流程 3-1 大粒徑瀝青混凝土特性 3-2 高分子改質劑對瀝青膠泥的影響 3-3 改質瀝青混凝土特性 3-4 預期研究成果 四、試驗材料 4-1 瀝青膠泥 4-1.1 基底瀝青 4-1.2 高分子改質瀝青 4-2 粒料級配 五、試驗設備與試驗方法 5-1 改質瀝青攪拌設備 5-2 瀝青膠泥試驗 5-2.1 水平薄膜烘箱試驗 5-2.2 針入度試驗與軟化點試驗 5-2.3 韌性與黏性試驗 5-2.4 旋轉黏度儀試驗 5-2.5 HPLC 試驗 5-2.6 瀝青膠泥流變性質試驗 5-3 瀝青混凝土試驗設備 5-3.1 瀝青混凝土試體製設備 5-3.2 瀝青混凝土試體性質試驗 5-3.2.1 馬歇爾定值及流度試驗 5-3.2.2 回彈模數與間接張力試驗 5-3.2.2.1 試驗步驟 5-3.2.2.2 回彈模數試驗結果分析 5-3.2.2.3 劈張強度試驗結果分析 5-4 統計分析模式 第六章 試驗結果及討論 6-1 瀝青膠泥性質 6-1.1 傳統瀝青膠試驗結果 6-1.2 Brookfield 黏度儀測試黏結料黏滯度 6-1.3 韌性試驗 6-1.4 HPLC 試驗 6-1.5 流動等性試驗 6-1.5.1 流動性 6-1.5.2 潛變特性 6-1.5.3 動態特性 6-1.5.3.1 頻率固定的動態試驗結果 6-1.5.3.2 剪應力固定的態試驗結果 6-1.5.3.3.1 抗車轍能力 6-1.5.3.3.2 抗疲勞能力 6-2 加大粒料粒徑效果 6-2-1 10.16cm試體與15.24cm試體間穩定值比、流度比與孔率差 6-2.2 配合設計結果 6-2.3 等單位重之不同試體性質差異 6-3 添加改質劑與加大粒徑對瀝青混凝土試體性質的影響 6-3.1 回彈模數試驗 6-3.1.1 試驗方法的影響 6-3.1.2 不同變因對回彈模數影響 6-3.2 劈張強度試驗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7-1 結論 7-2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簡歷 學歷 歷年發表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