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05: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聖政
論文名稱:國小學生視覺藝術美感判斷能力之分析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esthetic Judgement of Visual Art
指導教授:王木榮王木榮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7
畢業學年度:8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視覺藝術美感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6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生視覺藝術美感判斷能力。本研究先以文獻探討的方式了解美感判斷的性質,再透過方法論的檢討和測驗理論基本假定的比對,而採用現代的IRT,IRS測驗分析理論。本研究依研究方法特性,抽取國小四年級和六年級共462名學生,透過標準化測驗及研究者自編之調查問卷進行資料蒐集,以ICCNP,IRSPI及SPSS等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透過文獻探討得知美感判斷含有強烈的認知成份。
  二、透過測驗理論假設的比對和研究方法的檢討,美感判斷的研究適合透過現代測驗理論來加以分析。
  三、經由無參型IRT和IRS分析,得知美感判斷能力具有某些特性:
   (一)以美感判斷測驗試題作刺激物,作正確的美感判斷反應,難度不大。
   (二)美感判斷能力並非質純的單一能力。
   (三)不同群組的美感判斷認知結構內涵不同,強度也不同。
   (四)每一次的美感判斷各自獨立。
   (五)以高低分分組,可發現專家、生手認知結構的差異:專家能運用第一題概念內涵解題;而生手則茫然無緒。
  四、比較不同背景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上的差異時,發現:
   (一)女生的美感判斷測驗得分平均數上優於男生。
   (二)六年級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平均數上優於四年級。
   (三)在不同個人風格中,喜歡使用左手或右手(左右手偏好)、寫字時使用左手或右手(左右手偏好)、美勞課中喜歡畫圖或是□紙黏土刻東西(平面藝術或立體藝術)、優勢眼睛(左眼或右眼偏好)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的表現上,並沒有顯著的不同,而喜歡看故事書或聽故事(視覺或聽覺偏好)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的平均數上則有差異,偏好看故事書者優於偏好聽故事者。
   (四)對國語、數學、自然、社會、音樂學科有不同學習興趣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的情形,並沒有差異;而對美勞、體育學科有不同學習興趣的國小學生,則有差異。
   (五)主要休閑方式不同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上有差異,喜歡藝文思考活動類組者最為優異。
   (六)不同學前教育年數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上並沒有差異。
   (七)美術作品曾經得獎和不曾得獎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上有差異。
   (八)不同參觀美術展覽頻率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上有差異。
   (九)參加美術才藝訓練時間不同之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上有差異。
   (十)不同閱讀美術讀物頻率之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上有差異。
   (十一)親屬中有美術作家和沒有美術作家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上沒有差異,本研究疑為樣本人數太少的緣故。
   (十二)親屬中有美術教師或美術工作者和親屬中沒有美術教師或美術工作者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上有差異。
   (十三)本研究中所抽樣不同居住地點的國小學生,在美感判斷測驗得分上沒有差異存在。
  本研究的建議是:
  一、教學方面
   (一)提供較多美感判斷刺激教育機會,以助於美感判斷能力的提昇。
   (二)欲進行美感判斷能力的教學,需對藝術作品逐一進行探討。
   (三)教學時更需注意個別化的問題。
   (四)使學生由生手進入專學領域並不難。
  二、美感判斷測驗研究方面
   (一)利用本研究所得各種分析資料進行美感判斷適性測驗的編製。
   (二)測驗內容的改良:增加部份內容。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aesthetic judgement through IRT and IRS test theories. Analyzing the difficulties of aesthetic judgement and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aesthetic judgement among student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are also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The population for the study consists of 462 students in central part of Taiwan who are in 4th and 6th grades.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IRSP1, ICCNP, and SPSS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cogni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Major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re the following: (1) Literature reviews strongly suggest that aesthetic judgement has structure of cognition. (2)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assumption of test theories, aesthetic judgement can be analyzed by IRT and IRS effectively. (3) The capability of aesthetic judgement consists of various knowledge of visual arts. (4) Aesthetic judgement of every items is independent. (5) Everyone has different capability in the structure of aesthetic judgement especially in expert and novice groups. (6)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esthetic judgement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7)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among aesthetic judgement,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offered: (1) In teaching, using more interaction of aesthetic judgement, introduction of every art collection,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and suitable guidance for students to be more professional are recommended. (2) In measurement of aesthetic judgement,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study are recommended to design for CAT. (3) More items could be added into this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copability of aesthetic judgement for future stud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