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道的信仰風潮已是當代臺灣社會的重要集體現象之一,本研究嘗試以 社會運動的角度來分析這個集體現象。不過,我所採取的觀點並不是將一 貫道視為既有社會運動的一個新議題;我認為應該以〞另類社會運動〞的 概念來分析她。這牽涉到兩方面的意義:其一,就生存在一九八0年代臺 灣社會的人們而言,他們其實是同時面臨成為社運人(如參與環境、勞工 、婦女等運動)或修行人(如慈濟、法鼓山、一貫道等教團)的選擇,而 且,社運與修行分別依〞解放觀〞與〞解脫觀〞對當時臺灣社會的病癥提 出特定的診斷--換句話說,忽視另者而談任何一者,都會使當時行動者 或社會中存在的精彩張力無以凸顯,除非藉由〞社會運動〞這一概念,否 則就難以讓這二者有細緻對話的機會。其二,一貫道的社會改造觀相當不 同於既有社運,她注重的是〞人心〞(人的整體習性)的改造,採取〞溝 通成全〞的行動方式,在人們日常生活點點滴滴之中緩緩的相互成全-- 相較於制度取向、效率取向、單一面向、衝突觀的既有社會運動,一貫道 的確構成概念上的〞另類〞。另則,在進入另類社運的探討之前,我先以 〞宗教改革〞的意義來分析一貫道。這項改革的意義是對臺灣社會的最大 文化遺產--〞民間信仰〞--而言的:一貫道萃取儒釋道三教根本精神 ,在教義、儀式與體證的交相作用下,貫徹出一種〞道不是教〞的特殊宗 教風格,藉由〞儀式化〞與〞去儀式化〞的辯證,既掌握了〞儀式〞引人 入勝的特質,得以引領人們走進道場慢慢改變習性,而又不致因為過度的 儀式氛圍而使道場陷入巫術化或功利化的境地。此外,一貫道也有效鼓舞 道親們到處渡人求道、開設家庭佛堂,這也使得她的影響力不斷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