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閩南語的動賓關係語意複雜而多樣,其中尤以「食」的表現最 具代表性。「食」之後的賓語角色極為豐富,絕非其它動詞所能及;是以 本文以「食」為例,採論旨理論、X標槓理論、及架構語意學等範疇來討 論「食」與其賓語間錯綜複雜的相關現象,並試圖追索其可能形成的原因 。另一方面,「食」本身的語意延伸亦是值得注意的現象,本文也就其不 同語意層次,做了初步的聯繫,因而推衍出一個呈輻射狀的結構圖;但這 方面深入而全面的探究,則有賴於更多歷時的證據。 本文一共分七 章:第一章導論,介紹寫作動機、界定動賓的範躊、及說明整篇的組織; 第二章理論背景,介紹論旨理論的形成及其應用;第三章閩南語中的主要 角色及其特徵,介紹基本的十三種角色,並歸納三項特徵;第四章附加語 的移位和及物性,介紹架構語意學,說明多種賓語角色的出現來自其語意 架構中的諸多參與者,經由顯影的機制,使某個參與者在賓語的位置上突 顯;第六章「食」的語意延伸,以實例說明「食」的不同語意內涵,並推 衍其間的聯繫;第七章結論,利用不同的理論去探討「食」的各種層次的 面向,使吾人對「食」有更透徹的了解,同時藉由「食」的探討,一窺閩 南語動賓關係的梗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