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稻米的生產,在政府實施保價收購措施的保護下,對農 民造成 生產誘因,保證價格造成了生產過剩的壓力,亦造成了國 際農產貿易的 扭曲。在世界經貿朝向國際化與自由化的趨勢下, 我國政府亦積極規劃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因此必須削減境內農業 支持總額以符合農業協定的 規範。基於以上原因,尋找一可行之 方案以替代保價收購措施將是目前 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與生產分離的直接給付措施,是目前 用來替代保價收購制度 以減輕生產過剩壓力、維持農民所得最適當的方 法。我國目前尚 未實施直接給付制度,因此,本文根據直接給付的理論 基礎,參 考各實施直接給付國家之經驗,並配合我國目前的農業結構與 現 行的補貼措施,試圖研擬未來經濟自由化後,我國可採行的最適 直接 給付實施方法,並分析此種直接給付方法對我國稻作農家的 生產決策與 所得之影響。 本文之研究結 果在對稻作農家生產決策的影響為,農民將會 減少以往過渡使用的要素 投入,改為較粗放的耕作方式或是將部 份土地休耕做為環境保育之用途 ;對稻作農家所得影響方面,在 政府實施保價收購的經費下實施直接給 付,可將稻農的所得維持 在原來的水準,稻農的所得亦因直接給付而較 穩定,此外,亦可 藉此減少農家佔非農家所得比例之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