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論文乃是針對非晶矽氫 (氘)在光照下之光導電度作比較。首 先是有關非晶矽氘之製作,以氘氣電漿處理法將氘原子加入已經過 550oC 退火之非晶矽中。經過不同條件的測試後,找出一最佳的氘氣電漿處理條 件,即生長室壓力為 6 Torr,且加一金屬網在陰陽極之間,並製作出良 好的非晶矽氘薄膜以作為後續實驗之樣本。其次是非晶矽氫 (氘)之光照 穩定度之實驗,經過五百小時以上之量測後發現非晶矽氘遠比非晶矽氫穩 定,論文中也提出一種合理的模型來解釋此現象。在強光照射下所產生之 電子及電洞,被矽-氘鍵附近之缺陷 ( dangling bonds )補捉而以非輻射 方式釋放出能量,然後再傳遞給矽氘鍵產生各式各樣之振動。在非晶矽氘 中矽-氘鍵之擺動頻率 ( wagging mode, 510 cm-1 )與矽-矽鍵聲子頻率( phonon mode, 495 cm-1 )相近,兩種振動模式有較高的能量耦和效率, 能量容易由局限的在矽-氘鍵之振動傳遞給延展的矽-矽鍵聲子振動模式而 四散到整個樣本中,能量累積的速率較慢進而使得斷鍵發生較慢,缺陷產 生速率降低,因此在相同的光照強度下非晶矽氘材料擁有較高的光照穩定 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