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聆聽一位青年小提琴家的演奏之後,會對其精湛的技巧大呼 興嘆。相反的,也許有一些人反而會稱其音樂性不足,久缺內涵。確實, 演奏者本身除了要求幾近完美的技巧之外,必須研究相關理論和整體架構 ,才能對音樂通盤的考量。如此,除了能尊重並了解作曲者的創作本意外 ,更能賦予樂曲相當的生命力。本文將研究筆者之碩士音樂會曲目:韋瓦 第<D大調 給小提琴與數字低音的奏鳴曲,No.6>;莫札特<G大調 給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K.301>;德弗乍克<A小調 小提琴協奏曲 ,Op.53>;席馬諾夫斯基<給小提琴與鋼琴的室內樂小品神話:樹木女 神德萊亞和牧羊神潘,Op.30>。音樂史可說是由音樂家們所串連起來的 一部活生生的歷史。它從原始的節奏型態至現代的多變化,每一時期都有 獨特的演進過程和文化發展的源流。韋瓦第、莫札特、德弗乍克、席馬諾 夫斯基等音樂家分屬巴洛克、古典、浪漫及現代時期。他們代表著將近三 百年歷史的浩瀚演進,由於各時期的風格差異大,所以演奏探討及樂曲深 入分析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