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是資金供應者與需求者間資金移轉的橋樑,它吸收資金剩餘部門之游資來支應資金不足部門之所需,期使資金獲得充分利用。因此,金融機構除了具備調劑資金供需、便利資金收付等基本功能外,更有促進國民儲蓄,助長資本形成,進而繁榮社會、發達經濟之重大功能。 然近幾年來,我國金融機構陸續發生幾起震驚社會的金融風暴,在在都給社會經濟帶來相當大之衝擊。再加上政府積極推動亞太金融中心之設立,金融機構勢將加速經歷自由化及國際化之過程,亦免不了面臨來自國內外之衝擊,這些改變也使得金融業之競爭愈趨激烈且經營風險愈趨複雜。 因此,金融機構經營績效之良窳與體質健全與否,除可決定其在競爭激烈之環境中能否脫穎而出,更與國家經濟之發展、工商之繁榮及金融體系之安定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建立一套科學化、系統化且實用化的評鑑模型乃刻不容緩的工作。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40家一般銀行為研究對象,蒐集民國82年至85年之28項財務比率、6項銀行個體特徵變數以及9項總體經濟指標,利用多變量統計方法來建立銀行經營績效評鑑模式,研究結果如下所示:一、因素分析將28項財務比率簡化成六至七個因素,其結果與CAMEL制度相若,且這些 因素之累積解釋變異從87.2%到91.8%不等,已相當具有代表性。二、在經營績效優良之銀行群中,民營銀行高達九成以上,尤以新成立之民營銀行佔多 數。而在12家公營銀行中,除交通銀行及台灣銀行外,其他銀行在這四年間之表現 均不甚理想。三、在經營績效優與劣之銀行群各研究變數差異性檢定上,有26項研究變數達到顯著性 之差異,亦即這些變數的平均數在經營績效優與經營績效劣之銀行群中,具有明顯 的差異。四、本研究以43項變數,利用逐步選取變數法建立Logit模型,研究結果建議以模式三 作為銀行經營績效之評鑑模型,其原始樣本與預測樣本之正確區別率分別為93.3% 及87.5%。五、本研究以43項變數,利用逐步選取變數法建立區別模型,研究結果建議以模式三作 為銀行經營績效之評鑑模型,其原始樣本與預測樣本之正確區別率分別為96.67%及 85%。六、在純財務比率建構之模型與加入銀行個體特徵變數及總體經濟指標所建構之模型的 比較上,結果顯示模式三無論是在Logit或區別模型中,所有變數所建構之模式在 原始樣本與預測樣本的正確區別率上,均顯著優於純財務比率變數所建構之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