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80年代起,實質匯率已成為各國經濟政策討論的重心,經濟學家們亦嚐 試以各種匯率決定理論來解釋實匯質率的行為.由國內外之經濟變革甚至 協議中可知,各國擬欲結合固定匯率與浮動匯率之優點以維持其經濟穩定. 但由於近年來外匯市場是投機風氣盛行,故央行干預勢不可免,而期間涉及 之問題是應有一中心匯率作為干預之標的或調整之依據,本文研究及旨在 釐訂一干預之標準以為遵循.由於美國為臺灣主要之貿易夥伴,且美元在國 際外匯市場上為強力貨幣,故吾人採用ERER(Equilibrium Real Exchange Rate)方法,針對臺灣與美國的資料來進行實證檢定.由實證結果顯示,長期 下的經濟基要對於實質匯率均有顯著的影響;其中貿易條件,資本流動度與 實質匯率呈正相關,而經濟開放度,政府總支出,政府經常帳支出與實質匯 率成負相關.至於影響實質匯率短期間變動之因素,可由誤差修正模型得 知,誤差校正項不僅自我校正機能緩慢,亦對實質匯率的影響不顯著;在實 質衝擊中僅有貿易條件對實質匯率有顯著的影響,而名目衝擊中以名目匯 率對實質匯率的影響最顯著且兩者為政向關係.上述結果表示,若在實質匯 率高估之原始狀況下,其它條件固定,則名目匯率貶值將會加速實質匯率朝 向均衡實質匯率收歛;亦及我國央行若能放任名目匯率調整,將有助於均衡 實質匯率之達成.至於以國內信用表示之總體政策則對實質匯率之效果為 負向關係且不顯著,其表示若短期下總體政策不一致,或許會促使實質匯率 升值.由本文實證結果可知,政府決策當局在採行準定匯率之政策上,需考 量時間之長短將會對實質匯率造成不同的影響,同實在制定匯率目標區時, 亦應充份了解影響實質匯率之經濟變數,以避免政策錯誤所導致的經濟波 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