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235.108.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1/02/26 17:06
|
1. |
黃秀端,1996,政治知識之認知與性別差異,東吳政治學報,卷5,頁27-50。 |
2. |
張威龍,1999,青少年家庭潮溝通型態對物質主義和強迫性購買之影響研究,管理評論,卷18第2期,頁87-117。 |
3. |
金樹人,1987,價值問卷在生計輔導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卷6,頁21-22。 |
4. |
李元墩,1998,台灣、大陸與香港三地大學生價值觀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長榮學報,卷2第1期,頁1-19。 |
5. |
李紹崑,2000,馬思樂的遠見心理學(Abraham Maslow and His Visionary Psychology),哲學與文化,卷27第5期,頁430-509。 |
6. |
江朝貴,2000,從「檳榔西施」探討青少年的價值觀,學生輔導,第70期,頁26-43。 |
7. |
譚令蒂、王偉輝, 1992,雙邊獨佔廠商之最適區位選擇-Nash談判解,經濟論文,第二十卷,第二期下冊,頁525-540。 |
8. |
彭信坤、麥朝成,1996,廠商最適區位之中間解存在可能性的再探討,經濟論文叢刊, 24:2,pp164-171。 |
9. |
郭虹瑩、麥朝成及黃鴻, 1993,要素市場各種空間訂價策略之經濟效果分析,經濟論文叢刊,第21期,頁79-98。 |
10. |
麥朝成、林燕淑及黃鴻, 1995, 單一出廠價格、差別定價與單一運送價格定價之經濟分析與比較,經濟論文,第23卷第2期,頁44-70。 |
11. |
劉崇堅、莊懿妃, 1997,「網路寬頻化與電信產業組織」,經社法制論叢,第20期,29-57。 |
12. |
齊光裕,1993,「台灣經驗」與政治民主化(上),近代中國,第97期,頁139-159。 |
13. |
陳義彥,1994,我國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因素-從民國82年縣市長選舉探析,政治學報,卷23,頁81-132。 |
14. |
簡茂發、何榮桂、張景媛,1998,國中學生價值觀量表編製報告,教育心理學報,卷30第2期,頁17-32。 |
15. |
楊國樞,1980,生活素質的心理學觀,中華心理學刊,卷22第2期,頁11-24。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