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高雄141號(KH141)、臺梗1號(TK1)、台中65號(TC65)及台農67號 TN G67)等四種梗稻品種為輪迴親本與國際稻米研究所引進之野生稻O. nivara Acc. 104705)雜交及回交,所得各F1、F2、BC1F1、BC1F2、BC2F1、BC2F2、 BC3F1 、BC3F2族群: 四個 梗稻品種與O. nivara雜交,F1稔實率最低為30%(TC65 / O. nivara),最高 為64(KH1 41 / O. nivara)。顯示所使用四個梗稻與野生稻之雜交生殖障礙均不大, 但親和性的 高低因親本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在四個F1雜交 組合中,各農藝及產量性狀的表現,除株高、穗長、粒種因栽培親本不 同表現較不ㄧ致 外,其餘均偏向野生稻親本,但是組合的不同略有差異。其中 TK1 / O. nivara 、KH141 / O. nivara兩組合在農各性狀的表現上有較相似的結果。 就各組合F2族群 農藝及產量性狀的頻度分佈而言,除株高於KH141 / O. nivara、 TK1 / O nivara及TN G67 / O. nivara;穗長於TK1 / O. nivara、TC65 / O. nivara 及TNG67 / O. nivara; 千粒重於KH141 / O. nivara、TNG67 / O. nivara外,其餘各 性狀均有多數個體偏向野 生稻親本之表現。而穗重及各產量性狀也出現有多數的個體 低於野生稻親本,且各組合 有雜種F2不稔及株高甚矮、穗數少、每穗粒數少的弱勢植 株產生。 就回交世代的表現,各性狀的 平均值均有隨回交世代增加而趨近輪迴親本的表現,由以抽穗期、株高、穗長、穗數、粒 重的變異縮小的速度較快,但分散度仍因組合及性 狀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