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研究使用四個梗型品種及二個秈型品種為雜交親本, 交配成四組秈、梗稻雜交組合做為 試驗材料, 並以單粒後裔法(SSD), 田間栽培混合法(BF)及溫室栽培混合法(BG)選育秈、梗 雜交後代, 以了解族群基因頻度的變化。試驗中調查雜交族群之F2至F7世代的酸性磷酸脢 Acp-1、過氧化脢Pox-1及苯醇反應Ph等三基因座之基因頻度變化, 茲將結果分述如下: 1. 在Acp-1基因座上, 四個雜交組合的三種選育方法中, 雜交後裔族群之Acp-1-4基因頻度 均較高, 有偏向秈型親本的分離情形。 2. Java 14 * CNS 6雜交組合的Pox-1基因座基因之分離比, 在三選育方法中幾乎完全符合 孟德爾遺傳, 即與秈梗分化無關的基因在秈梗雜交後裔族群中不發生偏離現象。 3. 在Ph基因座, 四個雜交組合的三種選育方法中, 雜交後裔族群之Ph+表現型頻度均較高, 有偏向秈型親本的分離情形, 與Acp-1-4基因型的表現一致。 4. 本試驗之結果顯示, 單粒後裔法較具有族群變異性的潛力, 溫室栽培混合法之基因頻度 變化較具穩定性, 但此二種與世代促進有關之選育法, 其雜種後裔族群內基因頻度之變化 與田間栽培混合法並無顯著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