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詩具有悠久的詩學傳統,在《詩經》刺詩中,先民已利用詩歌本質 中特有的抒情性和滲透力,反映現實,冀能改變現實,藉以達到淑世的目 的。關懷社會民生的詩歌寫作到唐朝達到一個高峰,人道關懷貫穿整個唐 詩的創作。黑暗的政治,動蕩的社會,連年的戰爭,使得晚唐呈現一片民 不聊生的慘況,激盪著晚唐詩人的心理反應。晚唐李商隱、杜牧、皮日休 、陸龜蒙、羅隱、杜荀鶴、聶夷中、韋莊等詩人,寫作了許多針砭時弊, 反映現實的諷刺詩。在這些詩作中,詩人表達對農民的深厚同情,尖銳的 指陳政治社會的弊端,另一方面,在寫作的形式和技巧上,呈現和前代諷 諭詩截然不同的風格,因此得到很好的成就。本文即依此研究方向展開。 本論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目的、時代界 限、選材原則。並說明本文用「諷刺詩」一詞的理由。 第二章:晚唐 諷刺詩的淵源及其理論。就文學本身發展的歷史繼承,整理自《詩經》、 漢賦、樂府、至中唐詩格「比刺說」中所提出的主張。 第三章:晚唐 諷刺詩的興起背景及重要詩人。依閱讀史書的心得,就社會及人文兩方面 的背景,探討影響晚唐諷刺大量興起的原因。並介紹晚唐幾位重要的諷刺 詩人,分析這些詩人共同的特質及心理反應。 第四章:深究諷刺詩的 主題及內容,依君王、政治、戰爭、經濟分配、女性五大議題來討論其內 容,由此可見諷刺詩人對政治、社會的全面關懷。 第五章:晚唐諷刺 詩的表現特徵。體裁上大量使用近體詩為作媒介,突破新府樂府之寫作傳 統,是其最大的成就,為適應近體詩的篇幅,取材上採用以小見大的方式 。在諷刺手法上,全面的使用所有的諷刺手法,從婉言到直斥無所不宜。 第六章:晚唐諷刺詩的評議。就庶人議政及藝術成就兩部份,檢討晚唐諷 刺詩的成就及評價問題。 第七章:結論。肯定晚唐諷刺詩的成就。其 直言無諱的諷刺風格、使用近體創作等成就,開拓了諷刺詩的天地的寫作 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