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3 04: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蕭義玲
研究生(外文):Xiao Yi-Ling
論文名稱:臺灣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象研究-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察對象
論文名稱(外文):The Picture Of Taiwan Contemporary Fiction In The End OF Centure
指導教授:楊昌年楊昌年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8
畢業學年度:86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當代小說世紀末後現代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5
  • 點閱點閱:13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文以「臺灣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象研究」為題,旨在考察解嚴後十年( 1987-1997 )小說的變貌,並給予一個系統性、架構性的詮釋, 從中見出小說與社會變遷、小說與當代思潮、小說與文學典範交替的對應關係,以期提供一個理解當代小說流變意義的方向。第一緒論本章分為兩部份,一是本論文研究的「問題與方法」;二是對「章節架 構安排」作一大略的說明。在論文的「問題與方法」上,首先思考「世紀末」研究的意義,並對「世紀末」的定義作一明確的界定,進而進入臺灣社會的時空環境中,展開(一)「世紀末」與「解嚴」;(二)「解嚴」與相關思潮;(三)小說與社會的互動關係等議題的討論,提出一個建構小說世紀末圖象的研究途徑,並考察小說現象與解嚴圖象的對應關係,以作為本論文「章節架構安排」的說明。第二章 從大敘述到合法化危機------戒嚴時期國家文化政策之興衰本章討論五○年代至八○年代國家文化政策之興衰。本章從「大敘述」的觀點省視國家文化政策的敘事策略,及其如何將本身合法化的過程。所謂的大敘述是一套促使國家文化政策自身合法化的敘述,其身分之合法,在於他是正統的真理,在這方面三民主義文學論無疑地扮演著極端重要的 角色,它負責一種意識形態的調控工作,它的敘事策略衍構成大敘述之核心。以大 敘述為中心輔以禁書、高額獎金等措施構成戒嚴時期國家文化政策的大致輪廓。第三章 大敘述的消長與小敘述之建構中心 / 邊陲的二分是大敘述所以成立的基本假設。故以中心 / 邊陲二元對立的解構探討世紀末新、價值交替的意義,臺灣當代的三支重要的創作潮流:政治小說、女性小說、同性戀小說正好呈現從「大敘事的變遷」到「小敘述建構」之意義。本章分三節,分別討論政治小說與國族認同、女性情慾的自覺與人格的追尋、同性情愛的可能與抉擇三個議題。第四章變遷社會的景觀與存在情境本章探討兩個重要的主題,一是小說如何呈現此一變遷社會的景觀,並對人的生活經驗作出反思?二是在此一變遷社會中,人的生活遭遇哪些重大的難題?人如何徘徊於世紀末的時間向度,並從中尋求精神的救贖之方?人是否能夠脫離資本主義與科技世界的宰制?以此衍生出本論文對世紀末存在情境的關注,唯有重新對超越性價值產生探問的興趣,才不致於在社會的變遷中迷失方向。第五章 文學典範的交替與反思本章探討兩個主題,一是寫實成規與後設手法的交替,無論作者創作的權威性、讀者的詮釋權、語言文字的傳真性等皆成為小說家進一步思辨的對象。二是小說風貌與變遷社會,當代小說的創作手法中,無論語言文字、小說風格,乃至於文體的質變等,皆有與當代社會風貌相應和的重要意義。本章並觸及小說的文學成就,對當代小說所衍生出的流弊,如語言的膨脹、意義的曖昧不明,形式技巧的花招,小說質素的淡化等現象作一檢討。第六章 結論本章除複述歸納本論文的重要論點外,亦站在世紀末的時間點上,對當 代小說所開啟的諸多問題提出展望的意見;此外,亦檢討本文的寫作得失,以敬謹地期待方家的指正。
封面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與方法
一、「世紀末」圖象的精神向度
二、政治解嚴與臺灣世紀末思潮
三、對小說「世紀末」圖象之田索與建構
第二節 研究視角與章節架構說明
一、研究視角的選擇
二、章節架構說明
第二章 從大敘述到合法化的挑戰--戒嚴時期官方文藝政策之興替
第一節 大敘述的合法化
一、大敘述的建立
二、文學獎與禁書
第二節 大敘述的變遷與合法化的挑戰
一、鄉土文學論戰對大敘述之挑戰
二、解嚴與大敘述之解套
第三章 大敘述的消長與小敘述的建構
第一節 歷史神話消解與國家論述之重構
一、歷史神話性光環之消解
二、抒情史觀與國家論述
三、政治本位的超越與「臺灣主體」之思索
四、「臺灣主體」的再建構--回歸原鄉與原住民文學
第二節 女性情慾之自覺與追尋
一、父權思想與女生意識之糾葛
二、女性情慾與政治論述
三、女性情慾的自主與人格實現
第三節 性別角色之換位與多元扮演
一、異性戀強權與同性戀現身
二、對異性戀強權的戲謔挑戰與同性情愛之邀引
三、慾望的多元流動與身分變異
第四章 變遷社會的景觀與存在情境
第一節 變遷社會與都會生活
一、資本主義社會下的生存變貌
(一)商品符號與形象文化
(二)慾望的匱乏與自我認同危機
(三)商品價值與疏離冷漠的人際網絡
二、科技與人性之衝突
(一)科技的宰制
(二)人性的渴求與科技的破解
第二節 主體意識的斷裂與救贖之盼望
一、個體記憶的斷裂與生命困局之掙脫
(一)意義的匱乏與失序的生命節拍
(二)本能經驗的極度擴張與失控的人性
二、歷史記憶的消解與身分證明的尋求
第五章 文學典範的交替與反思
第一節 寫實理想的反思與後設手法之運用
一、作者權威的消失與小說之虛構本質
二、讀者的參與與開放的詮釋架構
第二節 小說風貌與社會變遷
一、變動社會下的語言結構
二、以想像力所建構的特異時空
三、小說文體的質變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舉要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