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持續感染,會造成肝硬化與肝癌,而影響血中脂蛋白的生成不 足,病毒性肝炎所造成的急性感染,造成血中脂蛋白的生成變化。但是, 病毒性肝炎的持續感染,是否會直接影響血脂值的變化呢。 在台灣,B型與C型肝炎一直有很高的感染率與帶原率,因此我們想藉著員 工健康檢查的資料來了解,在排除了急性肝臟發炎、與GPT高低起伏的感 染者、與排除嚴重肝硬化所造成血脂值的影響後,究竟,B型與C型肝炎感 染與帶原是否會單獨影響血脂值的變化。 材料 本研究是利用某醫學中心86年度的健檢資料,員工中,30歲以上者當年必 須接受體檢者共2800多人,接到通知來作員工健檢的人數有約1900人。我 們先排除了問卷資料不全的病例共260人,與肝炎指數資料不全者57人。 再排除有其他因素可能影響理學檢查與血液資料的病例,如懷孕、TG大 於400 mg/dL、腎病症候群、使用類固醇與化療藥物與甲狀腺功能異常者的病例 ,共46人,共有1330人(男性405人、女性925人)均有完整的資料進行進 一步分析。本研究對血脂值的變化作多變項統計分析。分析其主要的決定 因子包括年齡、身體質量指數、腰臀圍、吸煙、喝酒、是否是糖尿病、活 動量的評估、B型肝炎帶原、C型肝炎感染、麩胺酸丙酮酸轉胺脢、女性是 否停經、與家族性心血管疾病史等。變項的選擇策略以假說為主導,採用 反向(back-ward)逐步排除統計上P值大於0.1者。 結果 發現男性B型肝炎帶原者有17.8%,C型肝炎的感染率為3.7%,女性B型肝炎 帶原者有13.4%,C型肝炎的感染率為1.9%,得到預測血脂值的複回歸模式 ,由表中發現,在預測模式中,B型肝炎帶原者,總膽固醇平均減少4.9 mg/dL(p= 0.049),高密度膽固醇脂平均減少2.0 mg/dL(p= 0.036),當試著放進GPT異常(GPT 3 40 u/L)的變項時,B型肝炎帶原的變項仍呈現顯著。 討論 血脂值的主要影響因子有很多,如年齡、運動、飲食、適當的飲酒,吸煙 、女性賀爾蒙、肥胖、遺傳、糖尿病的診斷、肝臟的急性發炎、懷孕、類 固醇的使用、化學治療藥物的使用與其他一些疾病。包括阻塞性的黃疸、 甲狀腺功能異常,庫欣氏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腎病症候群、大體積的肝細胞瘤、慢性活動性肝炎與嚴重肝 硬化。血脂值與細胞激素的相關在不同的病毒感染都不同,細胞激素反應 了不同的肝損害機制與不同的病毒廓清,也導致了血脂值的組成不同。本 研究支持先前的研究指出的B型與C型肝炎持續感染對血脂值的作用機轉不 同的假說,即,會造成的細胞激素如腫瘤壞死因子、Interleukin 6升高,可能與血脂值的變化有關。在未來的研究方向方面,第一,我們 希望可以有較準確的生物標記來表示肝硬化的程度,這樣我們就可以排除 肝硬化所引起血脂值變化的干擾。第二、我們希望可以繼續追蹤這些B型 肝炎的帶原者的血脂值的變化,並追蹤HBe抗原的盛行狀況,了解血脂值 的變化是否與B型肝炎的活動力有關。第三,我們希望可以研究HBV-DNA與 HBe抗原的變化,了解病理機制。第四、我們可以針對血脂值引起心血管 疾病的病理過程,了解病毒持續感染者的疾病盛行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