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1.84.185) 您好!臺灣時間:2023/05/30 07: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瓊方
研究生(外文):Chang Chiung-Fang
論文名稱:臺灣傳統漢式厝屋空間名稱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Terms of Traditional House of Han People on Taiwan
指導教授:林會承林會承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Huei-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學系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9
畢業學年度:8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空間名稱鶴佬人客家人
外文關鍵詞:Space Namesthe Fukiensthe Hakka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4
  • 點閱點閱:232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臺灣漢民族所居住的傳統生活空間,是由一座座相似,但為獨立的建築量體,呈水平、垂直之方式排列成ㄇ、口、日、目等形式。在此生活居住環境中,每個空間皆有使用者所賦予之名稱。從「空間名稱」中,可了解居住者對於空間使用的意涵。
本研究是以臺灣漢民族中,其人口比例較高之鶴佬人及客家人為主要研究對象,將此二族群之居住空間名稱與使用功能廣泛的蒐集,將此基礎資料分類為:一.厝、屋的整體構成之名稱、二.厝、屋的建築量體構成之名稱、三.厝、屋的構成單元空間之名稱。
透過這些基礎資料可回溯其傳統社會中,居住者對於空間名稱之分類原則及其特色。在特色方面可分為一.空間分類特色、二.空間用語之特色,其中前者可分為(一)空間的不變性、(二)用語的獨特性。後者區分為(一)腔調之特色、(二)空間用語組成之特色、(三)空間用語中所隱含之意義。另外從空間名稱可看出「空間用語與位序之關係」及「空間用語變化之因素」。
在結論的部分則是探討空間分類的原則有:一. 基本空間單元名詞、二. 空間使用者,之分類準則。在基本空間單元名詞分類中,將鶴佬人及客家人之空間名稱區分為三大類:(一)厝、屋的整體構成之名稱、(二)厝、屋的建築量體構成之名稱、(三)厝、屋的構成單元空間之名稱。空間使用者之分類方式可分為(一)神、祖靈、鬼之空間、(二)人活動的空間(三)牲畜活動的空間。
The Han people''s traditional living space in Taiwan is arranged by independent architectural structures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nfigurations which are in the layout of SHAPES. In such a living environment, each space bears a name endowed by the resident; from which, one can derive the function of the space.
The study is directed at the higher population ethnic groups in Taiwan, the Fukiens and the Hakkas. The two peoples'' residential space names and use functions are widely collected as basis and categorised into: (1) the overall names of the houses; (2) the names of the houses'' constituting structures; (3) the names of the unit spaces that constitute houses.
Through such basic information, the residents'' principles of the names and the features can be categorised. The features are distinguished into: (1) space categorisation features and (2) the wording features of the spaces. From the above, the former is further delineated into: (1) the consistency of space; (2) wording characteristics. The later yields: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onation; (2) the features of the combination of space wording; (3) the meaning of the wording. In addition, from the names of the spac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 wording and sequence" and "the elements of space wording changes" can be derived.
The conclusion part address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space categorisation: (1) basic space unit name; (2) space residents'' categorisation standard. (3) In the basic unit names; the space names used by the Fukiens and the Hakkas a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major groups: (1) the spaces for the divinity, ancestors and ghosts; (2) the living spaces for humans; (3) the living spaces for livestock.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2
一. 臺灣傳統民宅基本論述2
二. 民宅空間形式之研究3
三. 民宅中的空間觀念3
第三節 研究內容、對象與方法4
一. 研究內容4
二. 研究對象4
(一) 建築物的選擇5
(二) 訪問者的選擇5
1. 族群的選擇5
2. 地理區位的選擇6
三. 研究方法7
1. 文獻收集8
2. 實地調查8
第四節 空間用語的記錄方式8
第二章 鶴佬人的厝11
第一節 厝的格局構成用語11
一. 活動空間用語12
(一) 埕12
1. 磚仔埕13
2. 大深井、深井、落井13
3. 埕、門口埕、公埕、稻埕、大埕、埕斗13
4. 前埕、後埕、中埕、外埕、內埕、後壁埕、頂埕、下埕、頭前埕、後壁e0門口埕13
(二) 後壁溝、後園14
(三) 井、水井、天井、古井、深井、水井仔、井仔、井頭14
(四) 竹圍、菜園、園仔、宅仔、菜宅仔、魚池14
(五)屎礐仔、礐仔、屎坑仔、便所15
二. 養牲畜的空間用語16
(一)豬稠、豬稠間、豬母間、牛稠、牛稠間16
(二)雞稠、雞稠仔、雞寮仔、雞籠、雞庵、雞櫥、雞櫥仔16
(三)鴨稠、鴨寮仔、鴨寮16
(四))鵝稠、馬稠、魚池16
三. 堆肥空間用語-垃圾堆、垃圾堆仔、肥頓堆、糞堆、糞間、豬尿窟、糞堆仔、豬稠糞、糞噗堆、糞噗厝、糞噗17
四. 出入口用語-門樓、內門樓、前屏、牆家仔門、柵門17
第二節 建築物用語18
一. 整體建築物用語18
(一) 形式、材料上的用語18
1. 瓦厝、瓦高厝、尖厝仔、土挖仔厝、大厝身18
2. 紅瓦厝18
3. 翹脊、翹脊e0、翹脊厝、雙翹脊19
4. 大瓦厝、大厝19
5. 低厝仔、平厝仔、平腳厝仔、古早厝、古厝20
(二) 以格局形容之用語20
1. 整體用語20
(1) 一字形建築-正身、大厝身20
(2) L型建築-大厝伸手起一、翹銃頭、起一kue3 e0伸手、伸手只有一頭21
(3) ㄇ字形建築-五間雙爿伸手、五間起兩爿攏有伸手、五間起黏爿有伸手、正身雙爿護龍、民事仔兩爿攏有伸手、雙頭21
(4) 口字形建築-雙落厝、雙落、兩落、前後落22
(5) 日字形建築-三落23
(6) 三對護龍之建築-五護龍、五間落23
(7) 沿用匠師用語-九包五、九包三、七包五、五包三、七包三e0厝、七包三23
(8) 民間俗語-三落百二門、雙落百二門24
2. 形容正身格局24
(1)正身三間張、三間煞、三間大厝身、正身五間起、五間起、五間大厝身、五間張、五間煞、五間轉角、正身七間起、七間起、七間轉角24
(2) 四房一廳、三房一廳、兩房一廳25
(3) 關帝爺房26
(三) 正身秀面出檐形式之用語-出步起、出步、倒吞埕、塌壽仔、塌壽面26
(四) 因使用者的身份之用語-民事仔、民式仔、官場27
(五) 其他用語-月眉池E0公廳、江厝、林厝27
(六) 小結27
二. 厝的元素構成之用語28
(一) 水平建築元素用語28
1. ㄇ字形建築之水平建築元素-正身、厝身、大厝、大厝身、廳身29
2. 口字形建築後方水平建築元素-後面落、後壁落、後落、後落正身、後壁e0正身、後壁正身、第二落、後廳、後壁擱一le5、面頂e0正身、後爿護龍、後護龍29
3. 口字形建築前方水平建築元素-前落、頭前落、頭前正身、前廳29
4. 日字形建築-前落、頭前落、中落二落、第二落、後落、三落、siong1後面落29
(二) 垂直建築空間單元用語30
1. 護龍、伸手、伸手仔、頭、間仔30
2. 護龍、護厝、外護、外護龍、外行護、後落護、後落護龍、第二e0護龍30
(1) 以分「房」之稱謂來區分31
I. 「房」數眾多時之用語:31
II. 「房」數較少時之用語:31
(2) 以護龍坐落位置稱之31
第三節 厝之構成空間單元用語32
一. 以坐落位置稱之32
(一) 正身空間單元用語32
1. ㄇ字形建築正身空間用語32
(1) 大廳33
I. 大廳、中廳33
II. 公廳33
III. 廳、廳間、廳頭、廳身33
IV. 佛廳、神明廳、公媽廳34
(2) 大房34
I. 大房、大爿34
II. 大房間34
III. 房間34
(3) 二房34
I. 二房、二房間、較小房、講間、小爿、小房35
II. 大房間35
III. 房間35
(4) 五間、五間尾35
(5) 七間、七間尾、六扇、風櫃斗、五間、五間尾35
(6)後爿仔36
I. 屏後、廳後、後賢仔、後間仔、後間、後爿仔、躺前後、廳後房、後躺前、正廳e0後壁櫥、廳後e0後壁間、堂前後房、堂前後36
II.後壁間36
2. 口字形建築前、後落空間單元用語36
(1) 後落空間37
I. 後廳、後落大廳、內廳、第二進e0正廳、第三進e0正廳37
II. 後大房、後二房37
(2) 前落空間37
I. 前廳、前落大廳、外廳、下就廳、門房37
II. 前大房、前二房37
(二) 護龍空間用語37
1. 護龍頭、伸手仔頭、伸手頭38
2. 伸廳38
3. 護龍廳、私廳、神明廳、廳仔、間仔廳、中間、中間仔、伸手仔廳38
4. 護龍尾、伸手尾、伸手尾仔、伸手仔尾39
5. 其他空間39
二. 以空間使用功能稱之39
(一) 生活空間用語39
(1) 房間、間仔39
(2) 總舖、總間40
(3) 人客間、人客廳、小廳仔、私廳、小廳40
(4) 吃飯間、吃飯廳、伸廳40
(5) ?跤40
(6) 浴間仔、浴間、浴室、下間仔、下間、下桶間、浴桶間仔、洗身軀間、洗因書間仔、風呂間、碰瀑仔間41
(二) 儲藏空間用語42
(1) 半樓仔、半樓、人栱頂、人栱、樓栱頂、樓栱、半拱、栱頂、半拱仔、籃栱頂、籃栱、天棚、天棚頂、天拱頂、天拱、被櫥仔、黑拱42
(2) 閒間、閒間仔、空間42
(3) 柴間43
(4)棧間、倉庫43
(5)斜拋、斜拋仔、拖拋仔、拖拋、趴仔、腋仔、腋仔間、幔舍仔、mua5 p'aiN1幔拋、棚仔、拖棚43
(三) 與農作物有關之空間用語43
(1) 土礱間、挨米間、軋米間、米軋43
(2) 穀倉仔44
I. 固定式-穀倉仔、穀倉、粟間仔、粟倉仔、粟倉、粟倉仔間、粟仔間、粟坑、熟酸仔44
II. 活動式-畚仔、畚、粟畚、粟仔畚、穀亭畚、粒堆、車輦畚、青籠畚仔、粟櫥、家櫥、家敵、家敵仔、家櫥仔、粟桶44
(四) 通路空間用語45
(1) 深井、深井仔、通巷、巷路、巷仔路、巷仔、護厝巷、深井仔埕、護龍埕、45
(2)年錢跤、錢跤、眠錢跤、眠年跤、亭仔跤、涼亭仔、涼亭、亭仔、棚仔跤、墘、年錢、頭、戶定、出步、步口、巷路、錢仔、錢、大墘、年錢口、墘仔、年墘、嘛、嘛墘、耳跤46
I.年錢跤、年錢、年錢口、年墘46
II.錢跤、錢、墘、頭、錢仔、大墘、墘仔、嘛、嘛墘、耳跤46
III. 亭仔腳、涼亭仔、涼亭47
IV. 出步、步口、棚仔跤47
V.眠錢跤、眠年跤、戶定、巷路47
(3) 通巷、巷管、巷管仔、巷路、巷路仔47
(4) 過路間、過水、過水仔48
(5)拜亭、拜亭仔、亭仔跤、龍亭仔、外龍亭、涼亭仔、涼亭跤49
第四節 其他用語49
一.流母漕50
二. 燈樑、三界公樑50
三.戶定50
第三章 客家人的屋51
第一節 屋的格局構成用語51
一. 建築物用語51
(一) 整體建築物用語51
1.夥房、大夥房、夥房屋、大夥房屋51
2. 屋52
3.竹篙屋52
(二) 構成建築物元素用語52
1. 正身用語及正身形式用語53
(1) 正身用語53
I. ㄇ字形建築-正身、正堂、正廳、祖堂、一堂屋53
II. 口字形建築-前堂、後堂53
(2) 正身形式用語54
I. 五間過道、五虎下山、三元及第54
II. 老鼠籠55
2. 橫屋、外橫屋55
3. 圍屋56
二. 活動空間用語57
(一) 禾埕(大禾埕)、天時坪、禾坪、內禾埕、外禾埕、天井(內天井)、深井、後埕57
(二) 化胎、後化胎、龜背、花臺58
(三) 井頭(洗衫場)、水井、陽井、井58
(四) 樹下、菜園、陂塘、魚塘、魚塘E0、魚池58
(五)渣缸、糞缸、便所、屎缸下、屎缸、渣杠、屎杠、糞杠59
三. 養牲畜的空間用語59
(一) 豬欄、牛欄、羊欄60
(二)雞墀(棲、箕、栖)、雞寮、雞欄、鴨寮、鴨棲、鴨欄60
四. 堆肥空間用語-肥堆、肥堆間、垃圾堆60
五. 出入口用語-門樓、大門61
第二節 屋之構成空間單元用語61
一. 以坐落位置稱之62
(一) 水平建築空間單元用語62
1. 廳下62
(1) 廳下(堂下)、祖堂、正廳、廳62
(2) 公廳63
2. 大房、大房間、龍間、正間、正身、正身間、房間、落鵝間、客廳、側廳63
3. 二房、小房、鳳間、虎間、大房間、正間、正身、正身間、房間、落鵝間、客廳、側廳64
4. 廊下、廊e0下、廊e0、廊加、落鵝間、落鵝、龍間、虎間64
(二) 垂直建築空間單元用語-東廳、西廳、南廳、北廳65
二. 以空間使用機能稱之65
(一) 生活空間用語65
1. 間房、間仔、房間、間肚65
2. 大眠床間、大舖院、總舖、總間、大眠床65
3. 人客間66
4. ?下66
5. 食飯間、食飯堂67
6. 洗身間、浴堂、洗身堂67
7. 角間、隔間67
(二) 儲藏空間用語68
1. 半棚、棚頂、棚親、天棚、?棚、半樓、棚、樓棚、棚唇、棚身、捧身68
2. 閒間、閒屋68
3. 柴間、柴火間69
4.偏爿仔、偏屋、拖啥、拖薩、腋啥、腋sai169
(三) 與農作物有關之空間用語69
1. 礱間、礱米間、礱糠間、礱倉間、挨礱間、挨粄間、磨房、磨米間、穀間69
2. 穀倉、穀墩、穀房、吞e0、囤仔間70
3. 傢伙間70
(四) 通路空間用語70
1. 檐頭、檐但、檐唇、門段、屋檐下、檐下、檐頭下、塌壽、出步、巷路、亭下、亭?0下、走廊70
2. 巷路、巷間70
3. 過廊71
4. 天井、深井、內天井71
第三節 其他用語71
一. 轉溝、轉漕71
二. 燈桁72
三. 棟樑、棟對72
第四章 傳統漢式民宅建築空間用語原則與特色73
第一節 空間分類特色73
一. 空間的不變性73
(一) 位置的不變性74
(二) 空間用語的不變性74
二. 用語的獨特性75
第二節 空間用語之特色76
一. 腔調之特色76
二. 空間用語組成之特色76
(一) 基本空間單元名詞之組合77
(二) 形容詞+基本空間單元名詞77
(三) 基本空間單元名詞+語助詞77
三. 空間用語中所隱含之意義78
(一) 使用上的意義78
(二) 方位、尺度上的意義78
(三) 領域上的意義78
第三節 空間用語與位序之關係78
一. 階級觀念79
二. 空間的倫理位序觀念79
(一) 橫向空間的正偏層次80
(二) 縱向空間的內外層次80
第四節 空間用語變化之因素81
一. 地域性之關係81
(一) 來自不同的原鄉81
(二) 建築形式的不同82
二. 政權轉移之影響82
三. 時間之影響(語言的淘汰)83
(一) 空間用語的消失84
1. 用語的廢棄84
2. 用語的選擇84
(二) 空間用語的新生85
四. 匠師用語之轉用85
五. 族群之融合85
第五章 結論89
第一節 傳統社會中之空間分類89
一. 基本空間單元名詞分類89
(一) 鶴佬人基本空間單元名詞89
1. 厝的整體構成之名詞89
(1) 厝89
(2) 外埕90
(3) 樓90
(4) 後壁溝90
(5) 井90
(6) 圍91
(7) 園91
(8) 宅91
(9) 池91
(10) 稠91
(11) 礐91
2. 厝的建築量體構成之名詞91
(1) 正身91
(2) 護龍92
(3) 外護龍92
(4) 過水92
(5) 幔舍仔92
3. 厝的構成單元空間名詞92
(1) 廳92
(2) 房93
(3) 間93
(4) 內埕93
(5) 天井93
(6) 巷路93
(7) 年錢下93
(二) 客家人基本空間單元名詞94
1. 屋的整體構成之名詞94
(1) 屋94
(2) 外禾埕94
(3) 化胎94
(4) 樓94
(5) 井95
(6) 園95
(7) 塘95
(8) 欄95
(9) 墀95
(10) 渣缸95
2. 屋的建築量體構成之名詞95
(1) 堂96
(2) 橫屋96
(3) 外橫屋96
(4) 圍屋96
(5) 過廊96
(6) 偏爿仔97
3. 屋的構成單元空間97
(1) 廳97
(2) 房97
(3) 間97
(4) 廊97
(5) 天時坪97
(6) 檐下98
(7) 巷路98
二. 空間使用者分類99
(一) 神、祖靈、鬼之空間99
1. 神明空間99
(1) 大廳100
(2) 大廳門口100
(3) 埕100
(4) ?跤100
(5) 房間(間房)100
2. 好兄弟與地基主101
(1) 埕101
(2) 後門101
3. 祖先空間101
(二) 人活動的空間102
1. 客人使用空間102
2. 家人使用空間102
(1) 分家前103
(2) 分家後103
(三) 牲畜活動的空間103
第二節 後續研究104
參考書目105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表1- 1】在臺漢人之祖籍(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1926:4-5)。6
第四章 傳統漢式民宅建築空間用語原則與特色
【表4- 1】空間位置和用語的不變性74
【表4- 2】鶴佬人與客家人空間用語之獨特性75
【表4- 3】鶴佬人與客家人之新生語言86
第五章 結論
【表5- 1】鶴佬人與客家人之慣用基本空間單元名詞及漢字99
【表5- 2】傳統社會與現今社會祭祀空間之比較101
【表5- 3】鶴佬人與客家人招待客人之空間102
照片目錄
第二章 鶴佬人的厝
【照片2- 1】社口林宅之磚仔埕與埕斗之關係13
【照片2- 2】臺南關廟徐宅厝後之後壁溝14
【照片2- 3】社頭林宅的井頭為左邊護龍之尾端14
【照片2- 4】宜蘭地區的厝由竹圍圈圍著115
【照片2- 5】宜蘭地區的厝由竹圍圈圍著215
【照片2- 6】高雄內門早期之屎礐仔15
【照片2- 7】高雄關廟地區之豬稠17
【照片2- 8】摘星山莊主厝與魚池之關係17
【照片2- 9】南投社寮陳厝之門樓17
【照片2- 10】宜蘭吳宅為翹脊厝19
【照片2- 11】照片左為埔鹽陳宅與照片右為嘉義東石護龍尺度之比較19
【照片2- 12】種德堂鳥瞰23
【照片2- 13】社口林宅第二落之秀面為塌壽形式26
【照片2- 14】社口林宅第二落塌壽形式之側立面26
【照片2- 15】社口林宅之大廳33
【照片2- 16】埔鹽陳宅?跤仍祭祀?燻爺41
【照片2- 17】高雄岡山的籃栱頂可睡人42
【照片2- 18】關廟地區放米籃之籃栱頂42
【照片2- 19】東石的腋仔接在七間外面44
【照片2- 20】社寮陳宅之車輦畚放置牆圍仔外44
【照片2- 21】臺南東山陳宅之護龍埕46
【照片2- 22】社口林宅護龍之深井為一私密性之空間46
【照片2- 23】社頭林宅之年錢腳47
【照片2- 24】社口林宅之頭47
【照片2- 25】出步形式之檐廊47
【照片2- 26】後壁黃厝之巷管48
【照片2- 27】東山堂護龍直向接護龍之巷路48
【照片2- 28】厝與厝之間的巷路48
【照片2- 29】過水位於前落接護龍48
【照片2- 30】過水位於後落接護龍48
【照片2- 31】過水位於正身垂直接護龍之地方49
【照片2- 32】後壁黃宅之過水49
【照片2- 33】新港林厝有平臺之涼亭仔49
【照片2- 34】茄定林厝之涼亭49
【照片2- 35】壯圍地區之流母漕50
【照片2- 36】埔鹽陳宅大廳中有掛燈及天公爐50
第三章 客家人的屋
【照片3- 1】東勢校書第之前方圍屋56
【照片3- 3】外埔劉屋之內禾埕57
【照片3- 4】東勢校書第之外禾埕57
【照片3- 5】佳冬地區化胎之祭祀金、木、水、火、土59
【照片3- 6】新屋范姜人位於屋天時坪之井頭59
【照片3- 7】東勢校書第之井有區分洗滌、飲用59
【照片3- 8】新屋范姜人屋旁之菜園59
【照片3- 9】新屋范姜人橫屋旁之豬欄60
【照片3- 10】內埔吳屋之雞墀60
【照片3- 11】東勢校書第之大門61
【照片3- 12】東勢校書第廳下祭祀之龍神63
【照片3- 13】廳下不擺設桌椅63
【照片3- 14】內埔吳屋之廊下室內空間64
【照片3- 15】內埔吳屋之廊下為正身與橫屋交接空間64
【照片3- 16】內埔吳屋仍保留日本時代之大舖院66
【照片3- 17】內埔吳屋之?下之灶君爺神位66
【照片3- 18】旗山古屋之棚唇69
【照片3- 19】東勢校書第之偏屋69
【照片3- 20】新屋范姜人之屋檐下71
【照片3- 21】新屋范姜人橫屋與橫屋之間的過廊71
【照片3- 22】旗山古屋屋頂之轉漕形式72
【照片3- 23】轉漕之修補情形72
【照片3- 24】新屋范姜人廳下的掛燈72
【照片3- 25】萬巒地區廳下之棟對72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圖1- 1】臺灣在籍漢人分布圖7
第二章 鶴佬人的厝
【圖2- 1】ㄇ字形建築平面示意圖12
【圖2- 2】口字形建築平面示意圖12
【圖2- 3】大厝伸手起一郭平面圖21
【圖2- 4】ㄇ字形平面圖22
【圖2- 5】「口」字形平面圖22
【圖2- 6】高雄內門洪厝之雙落厝22
【圖2- 7】五間落形式23
【圖2- 8】「一」字形建築平面圖25
【圖2- 9】大厝身為四房一廳之形式25
【圖2- 10】大厝身為兩房一廳之形式25
【圖2- 11】大厝身成三房一廳之形式125
【圖2- 12】大厝身成三房一廳之形式225
【圖2- 13】大厝身為關帝爺房形式126
【圖2- 14】大厝身為關帝爺房形式226
【圖2- 15】ㄇ字形建築組成基本元素。28
【圖2- 16】口字形建築組成基本元素。28
【圖2- 17】護龍之用語區分30
【圖2- 18】「口」、「ㄇ」字形建築增建護龍32
【圖2- 19】正身空間單元用語示意圖33
【圖2- 20】彰化二林洪厝36
【圖2- 21】護龍空間名稱38
【圖2- 22】護龍空間名稱38
【圖2- 23】摘星山莊平面圖45
【圖2- 24】竹山敦本堂45
第三章 客家人的屋
【圖3- 1】一字形建築稱為竹篙屋52
【圖3- 2】塌肚之一字形建築52
【圖3- 3】出步之一字形建築52
【圖3- 4】張甡壽所稱竹篙屋52
【圖3- 5】正身空間為三個空間單元53
【圖3- 6】口字形建築之前、後堂。54
【圖3- 7】三元及第55
【圖3- 8】五虎下山55
【圖3- 10】老鼠籠平面55
【圖3- 11】口字形建築組成56
【圖3- 12】橫屋與前方空地成為一個獨立的居家空間。56
【圖3- 13】東勢校書第前後皆有圍屋56
【圖3- 14】內埔鄉吳屋之正身、橫屋空間單元用語62
【圖3- 15】角間位置68
不著撰人不著年代,《說文解字注》。
1926,《臺灣在籍漢民族鄉慣別調查》。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1968,《辭海》。中華書局。
王唯仁1987,〈澎湖合院住宅形式及其空間結構轉化〉,《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3(1):87-118。
古國順1996,〈客語海陸方音與廣韻及國語之應對〉,《北市師院語文學刊》(3):1-40。
江錦財1992《金門傳統民宅營建計畫之研究-空間形式及其尺寸之計畫》。臺南:成大建碩。
吳守禮1946.05.21,〈臺灣人語言意識側面觀〉,新生報。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
吳美雲編1989,《漢聲》(23)。臺北:漢聲雜誌。
李允斐1989,《清末至日治時期美濃聚落人為環境之研究》,中原建研碩論。
李孝定1977,《漢字史話》。臺北市:聯經。
李乾朗1980《,臺灣建築史》。臺北市:北屋。
狄瑞德、華昌琳1971,〈臺灣傳統建築的勘察〉,《境與象》。
林泓祥1989《新埔客家傳統民宅空間構成之研究》。臺南:成大建碩。
林會承1980,《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臺北:藝術家。
1990,〈台灣傳統家屋中的儀式行為及期間所隱含的家屋理念與空間觀〉,《賀陳詞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市:詹氏。
林衡道1970〈臺灣古老的建築〉,《境與象》。
邱永章1989《五溝水-六堆客家聚落實質環境之研究》。臺中:東海建碩。
洪惟仁1993,《臺灣禮俗語典》。臺北市:自立晚報。
1995,《台灣語言危機》。臺北:前衛。
1997,《高雄縣閩南語方言》。高縣縣:高雄縣政府。
奚淞1989,〈臺灣的嘉應州客家人-桃園地區〉,《漢聲》(23)。臺北:漢聲雜誌。
孫全文、曾文宏1988,《由中國文字探討傳統建築》。臺北市:詹氏。
徐明江1991《北埔聚落傳統民宅空間形式之研究》。中壢:中原建碩。
徐明福1993,《臺灣傳統民宅及其地方性史料之研究》。胡氏:臺北。
商務印書館編審部編撰1970修訂,《辭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康哲茂編撰1986,《國語字典》。臺南:綜合出版社。
張宇彤1991《澎湖地方傳統民宅營造法探微》。臺南:成大建碩。
張甡壽1989,《清末新埔客家傳統民宅單體建築構成之研究》,成大建研碩論。
許雪姬1993,〈中部山城客家民居的大伙房〉,《台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臺中縣 立文化中心,臺中。
陳邦畛1992,〈一個客家公廳落成三獻禮的參與觀察〉,《臺灣風物》42(2):57- 90。
陳其男1985,〈房與傳統中國家族制度〉,《漢學研究》3(1):127-183。
費孝通1993,《鄉土中國與鄉土重建》。臺北市:風雲時代。)
楊仁江1987,《社口林宅》。臺北市:弘化。)
鄭定邦1978,《臺灣傳統民居建築》。臺北:臺北市建築師公會。
蔡忠志1989《安平六部社聚落與民居之研究》。臺南:成大建碩。
蕭梅1968,《臺灣民居建築之傳統風格》。臺中:東海大學。
賴志彰1993,〈中部山城客家民居的大伙房〉,《台中縣建築發展民宅篇》。臺中縣 立文化中心:臺中。
1997,《彰化八卦山山腳路的民居生活》。彰化縣: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薛頌留主編1969,《中國辭典》。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鍾永豐1994,〈客家人的家族與婚姻〉,《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籐島亥治郎(張惠玲編)1993,《臺灣的建築》。臺北:臺原出版社。
關華山1990,〈臺灣傳統民宅所表現的空間觀念〉,《民居與社會、文化》:27-88。臺北市:明文。
蘇美如1993,《台中外埔鄉三崁地區閩、客傳統農宅空間構成之比較》。中原建研碩論。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